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香婆

[美文欣赏] 干部必备的七大能力——来自于《这样的干部辞职吧》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26 1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好事多磨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干部,在遇到事情时总能用漂亮的方法顺利渡过难关。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办法很少是一帆风顺找到的;往往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历尽困苦才成功的。
3.jpg
从任何事情中都能获得经营上的教训或重要启示的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固有的素质和才能,应该说更多是由于他所在的环境或条件而形成的。
2.jpg
他总是带着问题,不停地去思考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如何呢,那样又如何呢;早上还在床上,只要一睁开眼,他就立即开始思考;在上班途中,也会想到这些问题;即便是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只要稍有喘息的机会,他也会突然想到:“啊,那个问题有答案了!”
1.jpg
总之,问题已深深嵌入他的大脑中,在他的大脑中出现空闲时,他必定会想到他的工作。这样的人不论他看到什么还是做了什么,都会让他产生连锁反应,最终获得丰硕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26 1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章要点:
1、要具备发现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把“做不到”、“很难办”等语言作为自己的禁语。
2、认为“做不到”,是自己陷入了省略语法成分的魔咒中。要是“用现有的方法做不到”,就放弃旧有规则、习惯和方法,找出“和现有方法不同的方法”。
3、要是“马上开始做不到”,就要将成果大小撇在一边,在现有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管多小都可以,开始着手,然后一点点地坚持,一点点地积累,直到成功。从经营上来说,这一点最为重要。
4、要是“自己一个人做不到”,就赶紧考虑要借助谁的力量。
5、发现好方法的契机,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光,从那些看起来无关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然后产生连锁反应。
6、所谓干部,是“利用他人智慧的人”,最初的主意未必要出自自己,要充分借助他人的智慧。
7、能自然地将智慧集中到自己这边来的人是更理想的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积极地收集他人的智慧,认真听取别人的谈话,并在事后告知并感谢提供智慧的人。这三条缺一不可。
8、所谓智慧,并不是顺利产生出来的,而是历经困难之后才产生出来的。工作并未在大脑中扎下根来,没有总想着“工作难题”的人,不能说是称职的干部。
9、如果想提高您发现方法的能力,就要让自己经历困难,再从困难中摆脱出来。没有困难的干部,是最“难办的人”。
10、想让自己经历困难,怎么办才好呢?就是让自己承担足够困难的负荷(目标)。目标指向力小了,就必须导致发现方法的能力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组织能力
                          ——找到使部下“为难”的事情

1.jpg

现在,目标已经找到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也大致有了。接下来干部还要面对两个问题:
•让谁干这件事(选择人员的能力)
•怎样让选定的人能够做好这件事(创造环境的能力)
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三种能力,可以说就是结合以上两种能力的“组织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自己做”和“让别人做
有问题的干部到处都有。典型的一种是无论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干,很难想到让别人去干。

2.jpg


上面已经说过,干部要“通过他人来做工作”,充分合理地利用他人的力量才是他的本职工作。从整个组织的效率来看这是非常有益的分工。无论什么事都自己亲力亲为,只给部下留下一点剩余工作的干部,似乎多是专家出身。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jpg


部下完全没有成长起来,自己不先做给他看,他就不知所措;情况很紧急,无暇选择方法或手段,在这些情形下,自己亲力亲为是可以的。而且,有些时候这也是必需的。但是,不问情况,就过多地亲自去做事的干部,就是问题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选拔的原则
第一原则,是以业绩或工作年限、学历等为中心,即论资排辈。最大问题是,得不到预期成果的几率是相当高的。这种方法不是从本质上决定人选的方法,但不太重要的事情或者选谁都不会造成重大损害的时候,这也可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他条件也不错,正好尝试一下他的能力,出现什么事自己稍作弥补就可以解决的情形下,这种想法也不坏。

7.jpg


第二原则,选择最熟悉那个工作的、经验丰富的人,即经验主义。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干部可以放心地让他去干,不必担心太多。但我们必须特别留心,这种方法有着重大缺陷:在问题很困难时,越是老手越容易很快放弃(如果按他的经验解决不了,往往会作出“那不可能”的判断)。
以经验为中心的选人的方式的第二种危害是,将那些极具潜力的人“杀死”,并将他下面的年轻人也卷入其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6.jpg


举例说明:十多年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A君,在某公司负责供应部主要材料的采购工作,是一个精力充沛、勤奋的年轻人;性格也开朗,人缘也好;对谁的话都能认真倾听;听到什么意见,他都会运用到工作中去;处理外部关系的能力也相当强,简直与他的年龄不相符。
在别人看来A君不仅是一个成功的采购负责人,也具备做部门经理的素质,应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经理而大展拳脚。
让人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A君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已没有了昔日的光芒,尽管已经43岁了,却还不是经理,工作和十多年前没有什么两样。曾经那么喜欢主动听人说话、性格开朗的人,如今却一句话也没有了。

5.jpg


究其原因,历任的经理都反对将A君这样值得依赖的技术骨干调到其他部门。甚至有人说要是人力资源部要调人的话,那么,我这边的工作请人力资源部负责好了。结果是大脑僵化,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他的想法做去,年轻员工都不想和他一起工作了。
人们在某个工作岗位就职的最初一年或一年半中,他的能力会大幅提高,但随着对工作的熟悉,逐渐掌握了技巧,就慢慢变成不大用功的人了。也就是说在自信增加的同时,可塑性开始丧失。
这个时期要尽可能地缩短至3年左右。如果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创造在新岗位上得到新锻炼的机会,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质变。首先,他会自信过度,不再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部下看来,他已丧失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他本人却意识不到。
再过几年,他就不会再被周围的人注意。很快地,五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时,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会逐渐丧失勇气。最后落到被不知情的新员工愚弄为“糟老头了”的下场。

4.jpg


当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提高能力的曲线已达饱和点时,谁都会看出来。但是为什么这种相当于杀人的行为会在组织中盛行呢?
问题在于他的上司。将经过三年已经熟悉工作的人留在身边,对经理来说是最轻松的。如果把他调到其他部门,培养新干部就成了自己的负担。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自己轻松点,有点安全感,因此经理就不会放他出来。
但是,历任的经理如果以这种想法,把他给“腌泡”起来,无异于把他扼杀了。
这种害人的做法,从大的方面来分,在经营上有三种毒害。第一当然就是直接“害死”部下;第二是造成干部自己的堕落,没有比动辄牺牲部下保全自己利益的干部更为可怕的事了;第三是老员工阻碍年轻人的成长,这是非常严重的。

3.jpg


第三原则,是要考虑以部下能力的开发和培训为中心的人员轮换。

2.jpg


第四原则,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人选。即以“性格”为中心,不考虑是否有工作经验的选拔方法。比如,有一项工作是经营上的重大问题,但相关部门和公司的抵触情绪很大,那么让谁去做呢?太过老实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时候,即使专业不同,也要选一匹“烈马”——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坚强不屈的人。
以性格为中心的选拔方法,一般来说,成功的概率较高。但也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此人未必有工作经验,所以有时候须再选一个有经验的人做他的助手。
而且,过度倾向于以人的性格为中心来选拔人选,会使其性格上的负面影响难以纠正过来。就以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形来说,三十岁左右还好,但总是采用这种原则,就可能会出现即使到了四五十岁,都“只知道一意孤行”的人。

1.jpg


第五原则,也是最值得考虑的方法,是要充分满足人选的需求意愿。然,这也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想达到使工作和大家的愿望相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最应重视的是“让所有的人完成燃烧”,是“所有员工能否积极自主地参与经营”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在选拔干部时,常常是将这几种混合使用的。在这些原则中,即便在某些方面有特定要求,通常也不能采用单纯的经验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2014-6-30 14:36 编辑


三、创造环境
(一)身处困境的主任
M经理很善于激励部下。
这似乎与他长时间在营销部门领导推销队伍的经历有关。当他一来到总公司的该部门,部门的氛围就变得活跃起来,充满了生机。他注意到,部下在与他说话的时候,无论谁都会说:“这件事非干不可。”也许是因为前一任经理是一个过于谨言慎行的人吧。总之他在新岗位上的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4.jpg


有一天,他与部下中的一名主任展开了长谈。他们的话题是对公司内部进行若干调整,这是一个颇具胆识的计划,非常有价值。这位主任特别积极,迅速去作相关准备。又是展开调查,又是和经理探讨计划,这位主任非常活跃地展开了与其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事情进展得还算顺利,这位主任也认为要实现它已没什么问题,于是,他就展开了部门内外的联系工作,并准备进一步付诸实施。

3.jpg


但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一天,负责事务实施计划的常务副总和经理、该主任及相关部门的干部召开了一个会议,由于有急事,M经理要进行外出。于是,他照例向心中没底的主任激励了几句后,就踏上了当天即可回来的出差旅程。会议商讨的结果是否定了那个计划。尽管主任拼命地进行了说明,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无论怎么做都存在困难,所以最后还是没有能够通过。由于常务副总第二天就要出差去国外,所以该计划不到一个月后,根本定不下来。

2.jpg


由于主任已和其他单位联系,有的事情还托付了别人,所以这一下他甚感为难。由于时间关系,他全得重新开始,这样,不管是在公司内还是公司外,他都没面了。虽然他和回来的部长商量过,但结果还是没有办法。这一来,科长成了众人的笑料,声誉随之下降,处于不得不收拾残局的状况。而当时,经理手头又有很多工作,于是他就把这事全权委托给了这位主任。

1.jpg


这一来,部下们对经理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位主任也总以一种阴郁的眼光来看部长,而其他主任对经理的激励,也持一种高度戒备的态度,仅是说一些“的确如此”、“太有意思了”之类的应付话,根本就不主动参与。最终,大家一下子就都变得消极而萎靡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4: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让部下“玉碎”
这种错误,在公司中经常会发生。就以该经理来说,他可能有许多话要说。比如在决定性的一瞬间,出了事情,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又正好不能待在现场;关于计划的延期,常务副总在会上讲到了新的信息,于是不得已而为之;另外,部下也有想说不能说的事情等等。总之,干部的工作中,这种微妙的“平衡”不幸被打乱的情况有时会频繁发生。

1.jpg


但是,发生这样的情况,部下并不这么看。让部下“玉碎”的干部,说什么也挽回不了局面了。尤其是在下属被激励,想做某件事。而准备着手的时候,这种情形的反作用会更大。

2.jpg


就以主任本人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在制订方案时,他煞费苦心,重要的内容不断找人商量;与各方面或者交涉或者谈判,都取得了阶段性地进展,但结果却不得不终止,可以说惨不忍睹。这不单单是个人的面子问题,那些被托付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也会感到麻烦。对方如果或多或少地了解这里的情况,他可能会说:“那个家伙有点逢事抢先的倾向,以后对他的话可得打点折扣,先问清楚再说。”而不知道情况的人会生气,肯定会想,今后不会再合作了。总之,这位科长今后  将非常难以开展工作了。

3.jpg


一旦让部下“玉碎”,不管理由如何,部下都会给上司贴上“需加防备”的标签。这种事情很容易传到旁人的耳朵中。这个部下会受到众人的同情,而大家私下也会说“小心经理啊!”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好好地支持部下,做好后缓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4: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2014-6-30 14:51 编辑

(三)不知道职责所在的人
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支援部下的工作”。如果这一点做不好,不论程度如何,都会像上述情况那样,彻底失去干部和部下之间的信任感。而信任感是一个基本要素,离开了它,就什么也做不成。尤其在部下遇到困难时,不去帮助部下的干部,是不可能获得部下信任感的。

1.jpg


一般来说,技术出身的干部更不容易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往往热心于自己的工作,发现不了部下的难处。尽管部下心中极其不满,但也不说什么。因此他本人仍然注意不到这个问题。

2.jpg


还有一种干部,过分相信以下这种观点:无论部下的工作多难,都非得由部下自己去把它完成不可。为此,他就不会太多地动脑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观点也是成立的,因为根据对象不同,也有正确的时候。但对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法,是肯定不行的。

3.jpg


这种类型的干部,又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自己拥有很强的能力,将自己的标准施加到所有人身上;还有一种是由于没有自信而自欺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4: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自己偏向哪一边呢?
就像上面说的那位经理一样,由于他特别会激励别人,所以对部下的震动也就越大。最近赋予部下“动机”的能力在经营上非常受重视,但有一点很明显,如果把赋予动机简单地理解为激励,有时是很危险的。即使有高明的激励,却没有及时的援助,一样会让部下为难。

3.jpg


还有一种与此截然相反的人,对未来的事情不作任何描述,只一味地指示下属,不给部下留下任何判断的余地,这种人会在另一种意义上丧失部下的信任感。因为这会导致部下的不满,部下会想,领导肯定不会再让我干更重要的事情了,最后还会得出结论说,领导是不信任我的,而这种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干部工作的开展。

2.jpg


这两种干部都是表现极端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完全采用一种方式的干部也许不太多。但是,我们似乎总是会偏向其中的一边,要么偏向于过度信任而不予足够的援助,要么就是偏向于抓得太紧而不予信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偏向其中的哪一边,是不会浪费时间的。

1.jpg


要很好支援部下,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不需要频繁不断地予以支援,在关键的时间、对关键的事情予以支援就够了。但这也困难,我们总是要么在不需要的时候支援得太多,要么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及时支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阿香婆 发表于 14-6-30 14: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细节和全局
还是以上面的M经理为例,因为有临时紧急的工作不得已让下属孤军奋战,无论怎么说,都是他自己的不高明。首先,他已经知道,从“决定性的瞬间”的第二天开始,常务副总就要长时间不在。那么,他当然就应该事先进行多次交流,在此之前把各个细节尤其是主要政策大概敲定。如果事先和相关人事接触的话,就不会到千均一发时才听到可能影响决定的新信息;如果情况不明,也能够提前提示科长:不要预先准备或安排和计划相关事宜。

1.jpg


而且,如果事情极为重要,就必须慎重进行事先的准备。从这件事情来看,层次不同,意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那位主任经验不足,又积极过度、进展太快的情况。如果不好好观察部下的性格和方法,就会产生漏洞。

2.jpg


对他来说,之所以成为不守信用的上级,就是因为让一个向身处困境的主任独自去向各方道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无论发生了其他什么事情,甚至宁愿放弃这件事情,也要在自己知道情况后出面,而绝不能让主任成为“恶人”。因为这是抛弃部下,自己脱离战场的做法。

3.jpg


错误经常出现在一些微妙的地方。因而,我们要不断地从整体上加以高度注意,一旦从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了疏忽,心存疑问或担心,就要马上进行确认,对于必须处理的事情,则不要耽搁,马上着手。无可否认,敏捷而迅速地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是非常必要的。

4.jpg


所以,干部的工作,就是抓住大局并对细节有良好的洞察。至于其他工作,则要交与部下并放开怀抱大胆地让他们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4-12-27 02: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