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养蜂人生

[蜜蜂养殖] 蜜蜂保护学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小熊维尼 发表于 14-1-8 14: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蜂人生 发表于 2014-1-8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抗病蜂种的选育蜜蜂
       不仅具有各种各样抗病性的差别,而且辱种蜜蜂的抗病能力都在不断的变化中 ...

   很好的知识分享,但是大师的内容又详细又密密麻麻,容易看得头昏眼花,建议老师每次可以拎些重点,分批分次少发点,要是文字能再配上美图就更绝了!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9 14: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养蜂人生 于 2014-1-10 13:40 编辑

(三)饲养管理技术防治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可以使蜜蜂个休群体发育良好,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因而可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及其所造成在产量上品质上的损失。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造成不适宜病原体繁殖传播的环境。它是以蜜蜂和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的。所以必须先对蜜蜂发育条件和病原体的生理及致病特性作较充分的了解掌握,通过饲养管理各主要环节,给蜜蜂创造一个良好的繁育而不宜病原体繁殖的环境,从而达到减轻病害之目的。
       我们必须明确许多防除病原的方法与饲养管理技术是相互结合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能够减轻病害发生,而实用的防除方法也就是科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群强、王好、蜜足是夺取高产优质的基础,然而它们也是提高群体抗病力、减轻各种病原体危害而不可缺少的防病措施。再如抓紧中蜂繁殖季节插础造脾,这不仅是适应中蜂蜂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繁殖的生物学特性,最大发挥蜂王产卵力,促进蜂群快速繁殖,它又是预防中蜂“白头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 .服度管理蜜蜂属变温动物。 14 ℃ 是意蜂个体安全的临界温度。冬天,一个单独的蜜蜂只能在其体内依靠氧化食物,产生热量来抵偿它所损失的热量。而成年的蜜蜂就能依靠彼此挤压在一起而结成蜂团御寒,否则也要消耗贮蜜来补充因寒冷所消失的热量。在南方,冬春繁殖季节夜间最低气温可达。 ℃ 以下,这时强壮蜂群团内仍经常保持 35C 左右的稳定温度,保证繁育子代需要。强群蜜蜂通过群体对温度适应串力是相当大的。但群势小的蜂群就得不断消耗蜂蜜和不断相互拥挤摩擦产热来维持蜂团内相对稳定温度,否则,群内的热量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这不仅大大影响繁殖进度,而且由于蜜蜂过多地运动过多地消耗热量,容易降低抗逆能力,当然也降低抗病能力。所以在每年立冬之后,当平均气温降低至 14C 时,就应对蜂群进行保温措施。待别是在冬春寒冷季节,长江以南平原地带,冬种油料绿肥作物种植面积大,给小群的蜜蜂加速繁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那么,蜂群在这时期的保温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根据我们 1 974 年冬于福建南靖县中蜂场利用稻草帘进行箱外披罩保温与不进行这种保温对比结果证明,有保温蜂群比无保温蜂的巢温提高 2 一 3c ,若在箱内隔板夹群饲养并于隔板外加保温物对提高巢温更为显著。
        2 .饲料管理有人说养蜂就为了取蜜,这确是养蜂的目的之一,但单纯强调取蜜,见蜜就取,而不注意养蜂或养好蜂是不行的。要养好蜂,首先应给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供足饲料就是许多条件中最主要条件之一。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本,群强就意味着群内饲料条件好,不仅贮存有充足的蜂蜜,而且还有充足的蜂粮,提供必要的维生素、盐类等。由于饲料条件优越,蜜蜂个体强壮,群体抗逆力强,因此,抗病能力也强,所以每当取蜜时,一般不宜一扫而光.特别在南方,采春蜜于梅雨季节,更要留有余地,并随时注意补充群内饲料。防治实践证明,受饥的蜂群往往是病害的始发群。同样道理,许多种蜜蜂幼虫病害通常随着流蜜季节的到来病情均有好转的倾向,显然也是饲料条件变好的缘故。这一点启示我们,饲喂蜜蜂饲料不应只是饲料糖,还应包括蛋白质。例如缺粉季节,必要时还应该饲喂蜂花粉或相似的人工饲料,所以,特别是蜜蜂育种场,补充蜂群饲料要注意综合营养的饲喂,不断提高蜜蜂群体质量,提高群体适应性,提高抗病力。
        3 . 蜂工管理优质蜂王是饲养强群获得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蜂王的科学管理,可为繁殖、采蜜双丰收创造了条件。从防治病害的角度来看,一般地讲,更换新王,新王新陈代谢旺盛,生活力强,通常在感病群内携带病原菌的数量也比老王少,因而抗病力强。例如在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中,仅采取更换蜂王措施,也能保证 l 一 2 子代不发病或仅少数幼虫发病,因此,更换蜂王,这已成为中蜂囊状幼虫病很重要综合防治手段之一,同时换王也是加强繁殖争取当年高产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熊维尼 发表于 14-1-9 2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蜂人生 发表于 2014-1-9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饲养管理技术防治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可以使蜜蜂个休群体发育良好,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因而 ...

强群很重要,难怪楼主教育:冬天里的一只蜂到春繁时就非常有用呢!看来,想要养好蜜蜂,还得讲科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0 1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熊维尼 发表于 2014-1-8 14:37 http://bbs.ls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好的知识分享,但是大师的内容又详细又密密麻麻,容易看得头昏眼花,建议老师每次可以拎些重点,分批 ...


我的帖子知识性强,不是娱乐性质,所以内容多,详实。便于需要的人有所收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熊维尼 发表于 14-1-10 1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蜂人生 发表于 2014-1-10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帖子知识性强,不是娱乐性质,所以内容多,详实。便于需要的人有所收获而已。

说得极是!有耐心,仔细看看,内容还是相当详实的!就看这么认真,坚持,坚决顶贴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0 1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养蜂人生 于 2014-1-10 13:41 编辑

(四)药物防治
       1 .药物防治的重要性利用化学药物来消灭病原体或抑制其感染力,是一种广泛施行的专业方法。特别在其他防除方法不能奏效时,就要求助于药物防治方法。从目前来看,药物防治方法仍是许多重要的蜜蜂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例如蜜蜂几种重要的幼虫病害,即使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在70年代初该病害刚刚暴发流行时候,中草药物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时至今日的意蜂大、小蜂蜡危害,最后也要靠药物治疗解决间题。因此,至今药物防治方法仍是蜜蜂病害整个防治措施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 .药剂防治的作用有两种
       ( 1)保护药剂在病原菌未感染蜂体之前,加以消灭或抑制其活动,因而保护了蜜蜂。其施用的方法有两种:消灭病原体来源-一这些病原体可能生长在蜜蜂生活的环境中如饲养过病群的蜂箱或接触过病群的蜂具、巢脾的表面,消毒这些器具的表面即可把贮存的病原体消灭。将药剂施用于蜂体表现保护蜜蜂,使病原体不能或减少感染蜜蜂,最常见的在蜂群内喷射药液治蜡,把成年蜂体上,集脾面上的蜂蜡消灭,减少潜入封盖房危害蜜蜂子脾的机会
       ( 2 )治疗和杀菌药剂的治疗杀菌,实际上也是保护蜜蜂的作用。因为蜜蜂个体一旦被感染,并已表现了症状,即使在药剂的作用下,很难想象已感病的蜜蜂个体还会康复,这是与哺乳动物和许多禽兽所不同的,许多药剂与病原体接触时,部分病嵘体被杀死,部分抑制了它们的活动,如病原菌的抱子不能萌发,菌丝不能生长,但当药剂消失或被冲洗以后,部分细菌又可以恢复它的活动能力,有的只是制止病原菌的繁殖作用,许多抗菌素药剂,就是属此类的药剂。
        3 .药剂防治的优缺点
       ( 1 )优点可在短期内见效。有的一种药剂可兼治多种病虫害;通常防治方法容易掌握。
       ( 2 )缺点因为蜜蜂也是昆虫,其产品为食品,所以有许多药剂不能直接使用干蜂群防治;药物残留量影响蜂产品品质,用药后对其残留量检查操作较复杂费时,许多病毒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4 .蜂群内常用药物
        蜂群内最常用药物是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包括化学治疗药和消毒防治药。凡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体内、外病原微生物,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而对病蜂机体毒性较少的药物称化学治疗药,如扰生素类、磺胺类等。磺胺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广泛、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优点是抗菌范围广,性质稳定,吸收后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磺胺类药物均为白色结晶粉末,耐热,难溶于水,其钠盐易溶于水,但刺激性较大。磺胺药主要是抑菌作用,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一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但对立克次体、支原体、病毒等无效。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沙门氏菌等,其次敏感的有葡萄球菌、布氏杆菌等,对于放线菌和衣原体也有效。抗生素,由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目前除由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外,有些已能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有关抗生素作用的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影响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由于细胞壁有维持细菌的形状,保护细菌不受周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和机械损伤作用,故合成受阻碍时影响其生长,如青霉素.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是渗透压的屏障,受到损伤后,使细菌体内的成分如核酸等漏出,因而细菌死亡,如多粘霉素;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如氯霉素、四环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改变细菌的核酸代谢,如灰黄霉素等。
         常用抗生素:
      (1)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凡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称天然青霉素,有青霉素 G 等,天然的青霉素中以本品性最稳定,作用最强,产量较高,故临床上应用广泛。它为一种有机酸,临床用其钠盐或钾盆,是白色纯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宜临用时现配。遇醇形成青霉酸的醋而失效,干粉针剂室温下可保存2 -3 年,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强大,低浓度为抑菌作用,高浓度为杀菌作用。它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有效.
      (2)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链霉素及双氢链霉素。链霉素为放线菌属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出的抗生素,由链霉孤和链霉二糖胺组成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盐,性较稳定,干燥粉剂室温下保存 2 年,水溶液保持 1 -3 周,本品主要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效。硫酸双氢链霉素抗菌作用和应用与链霉素相似,但性质较链霉素稳定,对链霉素敏感的家畜,可耐受双氢链霉素。
      (3)广谱抗生素     本类包括氯霉素、四环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效。四环素类包括金霉素(氯化四环素)、土霉素(氧化四环素)和四环素。近年来尚有人工半合成的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等。四环素类为四骄苯的衍生物,结构相似,作用、用途也大致相似。均为黄色结晶粉,常用其盐酸盐,水溶液皇酸性。在酸性中作用强,碱性中易破坏失效,其稳定性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本类药物内吸能从消化道吸收,但不完全,粪便中浓度高,吸收后可维持有效浓度 6 一旅。主要是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作用。
        广谱杭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比链霉素稍强.
      (4)抗真菌抗生素    灰黄霉素,它是从灰黄青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为无色、无臭、微苦、耐热的中性结晶粉末,难溶于水,略溶于醇。对真菌有抑杀作用。
        制霉菌素 ,它是从链丝菌或放线菌的培养液中制得,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性不稳定,遇热、光、氧迅速破坏,难溶于水,易溶于烯醇。它对体内真菌效果好。
        5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 掌握抗生类的适应症   临床上选用抗生素时应对致病菌种、药物抗菌作用,病理机能状态等全面考虑.严格地根据适应症选用,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可用狭谱就不用广谱扰生素,病原不明者,一般也不用,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一旦使用,必须掌握适当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免产生耐药性。必须长期使用时,应采取联合用药。
       (2)抗生素药物的联合使用一般采用一种抗生素来治疗,为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有时可采用联合用药。即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严重混合感染者;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据临床症状如疑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疑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合用链毒素、氯霉索或四环素;长期用药防止耐药性或二重感染的产生者。
       (3)扰生素类不用或须慎用的情况,即 ① 杭生素对病毒病治疗一般无效,因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但有时为防止细茵的继发感染也有应用的; ② 病情不太严重,病因不明,通常不轻易使用抗生素; ③ 有条件的单位可先作药敏试验,而且有目的地选择最敏感的药物。
        6. 蜂场内常用消毒药   消毒药是用于蜂场内周围环境的抗微生物药‘消毒药是一类作用较强、能迅速杀死细菌的药物,多属原浆毒,对蜜蜂同样也有作用。它们主要用于有传染病蜂场仓库、蜂具和环境的消毒,平常一般不使用。
       (1 )福尔马林    含甲醛 40 % ,与蛋白质氨基结合.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能杀灭芽抱、病毒,但对皮肤枯膜刺激性强。以5 -10%溶液喷洒蜂具、用具、环境,也可应用甲醛气体消毒密闭的疑有病菌感染的蜂具仓库,每立方米容积用 15rnl 本品,加水20ml ,加热蒸发或加高锰酸钾6g,消毒6h 以上。
        ( 2 )氢氧化钠(钾)  杀菌作用强,热水溶液可杀病毒。但它对机体有腐蚀性,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常以10 一20 %溶液作蜂具、环境等喷射消毒。
        ( 3 )草木灰主耍含有碳酸钾发挥抗菌作用。以30%草木灰水煮沸,过滤所得上清液.可用消毒蜂箱等蜂具。若消毒灰液加热至50-70度 ,效果更佳,山区的蜂场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开支.但对芽抱无效。
         生石灰(氧化钙):遇水生成氢氧化钙,起消毒作用。10% 石灰乳(1kg 生石灰,先加1L 水熟化,再加9L 水即成)。可用浸洗蜂箱等蜂具消毒。石灰粉用于贮存蜂蜜或巢脾仓库的地面消毒。
         漂白粉(含氯石灰):为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含有效氯 20%一 30%,次氯酸钙在酸性溶液中释放游离氧而与细菌蛋白中的氨基结合而发挥杭菌作用,以5%水溶液来消毒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蜂箱、蜂具和越冬室等。也可用0.2 %一1 %的上清液来浸泡有病巢脾。
       新洁尔灭(澳化节烷胺) :本品为广谱抗菌,短时间内可杀死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对部分真菌和病毒也有效,刺激性小。目前在养蜂生产上逐步应用0.1 % 的水溶液来消毒被各种幼虫病污染的巢脾和蜂箱等蜂具。也可以作处理完病群后洗手消毒。
       冰乙酸 :冰乙酸蒸气对抱子虫,阿米巴以及蜡螟的幼虫和卵,均有强的杀灭作用。
       二硫化碳 :是一种带有微黄色的透明液体,对蜡螟有杀伤力,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极易嫉烧,并有剧毒,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二氧化硫 :又叫亚硫配,是燃烧硫磺所产生的气体。除了对蜡螟外,多种细菌、真菌都有杀灭作用。有刺激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0 13: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几乎所有的蜜蜂病害的发生都是与环境条件相统一的。气象因素、蜜蜂品种、蜜源条件、饲养管理、放蜂场所等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的程度.因此,我们不仅要防治正在发生的病害,而且要预防新的病害或季节性老病害的发生。近几年来蜜蛛的病害种类越来越多,防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诸如,意蜂“死蛹病”、“爬蜂病”的发生与流行.“白奎病”的传入及其流行,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复发,都给我国养蜂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蜜蜂的任何病害都应该是预防胜于治疗,这应是每一个养蜂工作者牢牢记住的。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蜂保方针,是我国广大蜂农在长期和病虫害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由整个养蜂生产的利益和蜜蜂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贯彻以预防为主,是根据各种病害与蜜蜂、饲养管理、定地或频繁转地的养蜂生产、蜜蜂的群体生活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利用蜜蜂检疫、饲养管理、蜂场卫生、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以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地把各种病害控制在不能造成危害或最低危害的程度。同时还要把蜂群内产品可能造成污染予以杜绝或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真正建立健全蜜蜂检疫制度,把危险性病害限制在疫区,便于集中治疗扑灭,不断缩小疫区,保护无病区。通过大量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的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数量.减轻危害。选育和使用抗病蜂种,日常保持蜂场干操卫生,蜂具、饲料的清洁,科学使用药物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与用药次数,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蜜蜂病害种类繁多,在防治工作中必须根据各种病害与各地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的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0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养蜂人生 于 2014-1-10 14:08 编辑

                            蜜蜂病原种类概述
                                              细菌与真菌
  昆虫病原细菌概述
         细菌为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其特征为:(1)遗传物质双链 DNA 几乎裸露在细胞的中心部,形成无核膜的核区,在构造上与细胞质无区别。(2)缺少单位膜包围的细胞器。(3)核蛋白体为70S。因为没有内质网,核蛋白体分散于细胞质中。在 《 伯捷氏细菌鉴定指甫 》 中,称之为原核生物。细菌类则根据若干易辨认的标准被分为 19 群。
        从民虫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很多,但多数是对昆虫体及食物的暂时污染.对昆虫无病理作用。而对昆虫有病理作用的病原细菌在细菌类19个群的 6 个群中发现(表2-1 )。

1.JPG
       从病理学的角度,可根据这 6 群细菌对宿主的依赖程度和对宿主的侵袭性,将这些细菌分为 3 类,即,专性病原体、兼性病原体、潜势病原体。
     专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仅在特定的昆虫宿主内增殖,因为增殖须具备特殊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人工难以培养,宿主域狭,专性强,经口易感染。
      兼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除在昆虫宿主内增殖外.也可在昆虫体外的场所增殖.因增殖不须特殊的营养及环境条件,易于人工培养基培养。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在宿主消化道内增殖,损伤其组织,侵入血体腔产生毒素。某些细菌在形成芽抱过程中产生毒素.这种毒素若进入昆虫消化道,即使细菌不增殖也能使宿主中毒。
       潜势病原体:健康昆虫消化道内作为正常微生物区系存在的多种细菌,其增殖、培养与兼性病原体相似,但产毒量及酶均较少,正常情况下不侵入宿主血体腔造成损害。但在特殊条件下,如宿主衰弱,活体防卫机构发生损伤,肠管或皮肤的壁障破损时,它能侵入血体腔,在血淋巴及组织中增殖活泼,引发败血症宿主域广,专性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0 14: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昆虫细菌病
    (一)芽抱杆菌引起的疾病   芽抱杆菌科包括许多昆虫病原性强的重要细菌。细菌呈杆状,具鞭毛,能运动,生长后期产生对不良环境因素有很强抗性的芽抱。芽抱由中央细胞和包围其四周的泡子壁及外膜构成。
       引起昆虫染病的芽抱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金龟甲芽抱杆菌有多个变种,自然界中宿主域较狭。芽抱经口感染,在消化道内发芽,营养体通过吞噬作用部分菌在吞噬体中增殖,引起宿主消化道的损伤,在细菌增殖部位,引起被囊化。但细菌可通过基底膜从被囊细胞间隙进入血体腔。体液中的血细胞对其不显示吞噬作用,营养体在血体腔中大量增殖,造成宿主生理饥俄而死亡。宿主死亡后,芽抱在数年内仍保持活性。该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难以形成芽抱。
      2.苏云金芽泡杆菌简称B.t.。根据其鞭毛抗原分为 14 个血清型(变种)。发病过程因菌株和昆虫的组合而不同。但一般为因伴泡晶体引起的中毒和因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同时并发。但中毒比败血症引起的死亡要快得多。
      苏云金芽抱杆菌产生的毒素有:α-外毒素、β-外毒素、δ-内毒素等。
      α-外毒素:B.t.营养型细胞在增殖期间分泌的,在昆虫肠道内有助于杆菌侵入血体腔,并促进杆菌增殖。
      β-外毒索.B.t. 某些变种在营养细胞增殖期分泌的一种对热稳定、可溶性的毒素,其结构为 700 的腺苷(图 2-1 )。

1.JPG

     其作用机理为:件外毒素与 ATP 的结构类似,能阻害 ATP 生成腺嘌呤核苷酸——磷酸和腺苷焦磷酸酶促反应的酶,在昆虫组织内还能阻害 RNA 聚合酶,造成昆虫变态异常。从作用机理上看估计其对哺乳动物也是有害的。
      δ-内毒素: B. t .在营养细胞增殖后期形成芽袍时开始形成伴抱晶体。伴孢晶体主要由营养细胞的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的,以分子量为 23 万的蛋白质分子结晶而成。不溶于水,但溶于含还原剂的弱碱溶液和鳞翅目幼虫的消化液。完整的伴孢晶体或完整的伴孢晶体蛋白质分子对昆虫无毒,在昆虫消化液中的酶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分解成分子量为1000一70000的多肤片断后,显示出毒性。这些多肽片断即为δ-内毒素,是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剂,促进中肠皮膜细胞的呼吸,阻害 ATP 的合成,造成宿主因 ATP 不足,葡萄糖吸收量减少,细胞因过分吸水而膨大,最终导致细胞破裂。
       3 .其他芽饱杆菌   幼虫芽泡杆菌,蜜蜂专性病原体,引起工蜂幼虫的美洲幼虫腐臭病。细菌侵人幼虫后,由于营养体迅速增殖,引起败血症及造成宿主生理饥饿而死亡,宿主死亡后产生的芽袍抗逆性极强,在巢脾上可保持数十年的活性。
      球形芽抱杆菌,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生细菌,土壤中分离的菌株无病原性。某些从蚊子病死体中分离出的菌株显示病原性。致死机理为产生毒素引起宿主死亡。毒素能引起几个属的蚊子死亡。表现出高毒性的是其前抱子。毒素可能包含在菌体表面或附着在菌体表面,进人宿主后受到肠道消化作用而释放,被肠壁吸收后,引起死亡。据推测,该毒素为蛋白质性质的物质。
       蜡状芽孢杆菌,产生磷酸醋酶C 〔α-外毒素)对昆虫有毒性。某些菌株还能分泌溶血毒素,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棱状芽抱杆菌属,目前很少发现该属杆菌引起昆虫病害,只从 2 -3 种鳞翅目昆虫中发现。但由于该属杆菌属于厌气性细菌,故目前的常规分离技术可能不适宜。如,天幕毛虫梭状芽抱杆菌是天幕毛虫的专性病原体,在厌气的肠道内增殖,引起幼虫吐液,下痢,水分代谢异常而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13 1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无芽抱细菌引起的疾病   
        1 .肠杆菌科   在昆虫肠道内增殖,多为潜势病原体。常在宿主昆虫蜕皮期间肠道管壁薄弱时,侵入血体腔,大量增殖,引起败血症,如粘质赛氏杆菌。有些菌则引起宿主肠道机能紊乱,下痢,造成水分代谢异常,如蜂房哈夫尼菌。
        2 假单抱菌科   该科菌均为潜势病原体,这些细菌普遍存在于污水、土壤中,多数昆虫肠道内也包含这些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菌无法侵入宿主的血体胜,但在昆虫的蜕皮期或多湿条件下肠壁变弱时,或肠壁由于各种寄生物(如簇虫、微抱子虫、线虫、细菌、病毒等)的侵入、增殖,或昆虫摄食坚硬食物损伤肠壁时,少数假单抱菌则从伤口侵入血体腔,导致昆虫败血病。如病蜂假单抱菌引起蜜蜂败血病。
         3 .链球菌科  蜂房球菌是蜜蜂的专性病原体.引起蜜蜂幼虫的欧洲幼虫腐臭病。该菌在蜜蜂肠道内增殖,不侵入血体腔。粪链球菌则污染大蜡螟卵面而引起垂直传播,而在肠道内的细菌对大蜡螟无任何影响。但粪链球菌的某些菌株则是其他昆虫的兼性病原体.如引起舞毒蛾幼虫下痢,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4 17: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