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4|回复: 61

[蜜蜂养殖] 蜜蜂保护学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IMG_090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保护学是养蜂学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蜜蜂病血敌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蜜蜂保护学的形成建立在养蜂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蜜蜂的病虫敌害是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轻则造成蜜蜂体衰群弱,影响蜂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农作物的授粉,重则造成蜂场毁灭.蜂业破产。
       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与其他生物一祥,当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群体内所有个体都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蜜蜂行为的不正常,最终表现出群体的病态和个体的死亡.若饲养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蜜蜂正常生活,而且会导致蜂群出现各种病态。
       蜜蜂保护学是新独立的一门学科,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研究蜜蜂各种传染性病害、虫害和敌害,而且要研究各种非传染性病害、异常和蜂群中毒。因此,作为一门专门学科,需要掌握昆虫学、昆虫病理学、植物学、遗传学和化学保护学等学科的知识,具备比较广泛的科学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保护学发展筒史
   
蜜蜂病害及其防治学说创立于加世纪,在这以前,人类虽然不知道蜜蜂病害的病原,可对蜜蜂病害的观察和描述已有不少的记载。在动物史上,蜜蜂可能是第一个有疾病记载的无脊推动物。公元前 4 世纪,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中曾描述类似今天的蜜蜂幼虫腐臭病的观察。甚至在亚里斯多德以前,希腊的古老神话中也叙述阿波罗神的儿子,因蜂群得病而求助海神帮助的故事,可见人类对蜜蜂病害的认识非常悠久。
      18 世纪和 19 世纪,自然历史科学发展迅速,研究技术也获得很大改进,特别是法国著名学者巴斯德创立传染病的病原菌学说以后,蜜蜂病害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前苏联著名养蜂实验家们在研究蜜蜂幼虫腐臭病及其防治措施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详细描述这种病害的症状.而且提出了蜜蜂幼虫腐臭病的防治方法,并强调了把病群移到新蜡制造的巢脾和干净的蜂箱里的重要性。
       波兰著名研究者Dzierzon( 1882 )描述了两种类型的幼虫腐臭病。随后, Cheshire 和 Cbeyne ( 1885 )对这两种类型腐臭病的病原做了比较研究。 20 世纪初,前苏联著名微生物学家 K . A . J 卿。
       20世纪初,在苏联报道了抱子虫病,首次研究腐臭病的传播性。 1920年,德国学者鉴定出蜜蜂白蟹病的病原菌。同年,苏格兰研究者发现壁虱病的病原体.
       40~50年代以来,国外在蜜蜂病害的治疗上取得很大进展,广泛采用磺脸和抗生素,对蜜蜂幼虫腐臭病和其它病害的防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有关蜜蜂病害的研究直到近世纪才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发现许多蜜蜂病害的发生并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世界养蜂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我国养蜂业历史悠久,在蜜蜂饲养管理和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从宋代开始,就记载了对蜜蜂的敌害如蜘蛛、蚂蚁、蛇、雀、编蝠、狐狸等的防治。元代名士刘基所著的 《 郁离子 · 灵丘丈人 》 一书也记载了如何防治蜜蜂敌害的经验和措施。但从宋至清未见有蜜蜂病害的报道。
        本世纪初,中国近代养蜂先驱引进了西方蜜蜂和活框养蜂技术,促进了养蜂业的迅速发展。在西方蜜蜂的引进和活框养蜂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对蜜蜂病害缺乏认识和引种盲目性,造成蜜蜂幼虫腐臭病的蔓延,全国养蜂业跌入低谷。为挽回损失,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检疫和蜂场管理,对养蜂生产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乱,我国的养蜂业发展受阻,呈现停滞状态,因此,蜜蜂病敌害的防治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养蜂业得到稳步的发展,蜜蜂病虫敌害的防治也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蜂学专业高等教育与养蜂专业研究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与地方通力协作,初步形成了中国蜜蜂病害防治体系,在蜂蜡、囊状幼虫病、巢虫、胡蜂等蜜蜂病虫敌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均有创新和突破,取得了很大成绩。
         虽然如此,解放后的中国养蜂业也经历二次毁灭性的灾难。印年前后,我国相继发生大、小蜂蜻的危害,造成我国西方蜜蜂惨重的损失,养蜂业濒临崩溃。的年代初,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福建农业大学等协同全国有关单位,对蜂靖的生物学和防治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定蜂蜡的最佳防治期,井开发多种高效、省工、省时的杀蜻剂,有效控制蜂蜻的危害。
       70 年代初,我国南方诸省暴发流行中蜂囊状幼虫病,并迅速向北扩散蔓延,严重威胁中蜂的生存。为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与养蜂员密切结合,在南方了省成立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协作区,定期交流防治经验,在抗病育种等综合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抗病育种、药物防治、加强保温、蜂具消毒,结合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病害的流行迅速得到控制。
         80 年代,我国首次发现急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和蜜蜂死蛹病新病毒,研究了病毒形态、理化性状,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在胡蜂、巢虫等蜜蜂敌害研究上,福建农业大学和贵州屏南畜牧研究所、广东昆虫研究所等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展科学防治寻找理论与实践依据。
          在开发茶花和油茶蜜源上,我国厂大养蜂科技人员也做了许多探讨,提出引起蜜蜂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措施,打开茶花和油茶花的放蜂禁区,成功地利用蜜蜂为茶树和油茶树授粉。
         此外,由于努力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蜂保方针,对蜜蜂许多常见的病害如抱子虫病、麻痹病、幼虫腐臭病等的防治也取得重大进展,并发现了中蜂抱子虫病与阿米巴病的病原体。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蜜蜂病中敌害防治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主要病虫害如中蜂囊状幼虫病虽已控制下来,但仍有反复现象,特别是对新区蜂群仍存在很大的威胁。爬蜂病、死蛹病、白奎病的防治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蜜蜂检疫制度也有待建立或完善。随着蜂群转地的日益增多,各种病害的流行和新病害产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南方果区的蜜蜂农药中毒仍十分严重,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和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保护学的重要性  
        蜜蜂每年因病虫敌害和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养蜂业遭受传染病危害最大的当属幼虫腐臭病。 50年代以来,随着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给养蜂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每年死于农药中毒的蜂群数超过其他病虫敌害所造成的蜂群损失。我国从 50 年代末开始,蜂螨从原寄主东方蜜蜂传染到西方蜜蜂,给意大利蜜蜂等带来沉重的打击。目前螨害已成为世界养蜂业的突出问题。
        由于蜜蜂生物学的研究相对落后,对蜜蜂与环境和病害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认识不足,至今,蜜蜂病害的防治仍多数依赖药物治疗。又因为盲目使用药物,蜜蜂病害的防治还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间题: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使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药物的大量使用,不仅易使蜜蜂中毒,而且污染蜂产品,影响人类健康。因此,蜜蜂病害防治,应当从整个蜜蜂生态系统出发,摸清蜂群发病原因及其发病规律,以便采取抗病育种、对症下药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真正达到有力控制各种病害的目的。
        对于蜜蜂病虫敌害的认识,过去大多局限在对蜜蜂有直接危害的种类上,而对间接危害蜜蜂的种类研究甚少。如流蜜季节,某些蛾蝶类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蜜蜂发生食料竟争.不同种类的蜜蜂也会为有限的食料互相竞争排斥,同样造成对蜂群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蜜蜂保护学意义应更为宽广,一方面要控制直接危害蜜蜂的病虫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抑制对蜜蜂发展有间接危害的各种不利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保护学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蜜蜂病虫敌害的防治是蜜蜂保护学的核心内容。由于蜂群始终生活在蜂箱内妥而且其产品又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和保健药品,因此,蜜蜂的病、虫、敌害防治应以蜜蜂词养管理为基础,蜜蜂检疫为前提,结合抗病育种、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治疗来控制蜜蜂病虫敌害.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许多学科相互渗透,日益加强,数学、化学、电子学、细胞学、生物学、传染病学等基础与专业学科迅速发展,以及防治学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开发和应用,相信会给刚建立的蜜蜂保护学的充实与完善提供条件。
       今后蜜蜂保护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继续总结推广广大生产者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各种防治经验的同时,全面地从蜜蜂群体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开展井加速进行蜜蜂生物工程、蜜蜂育种工程等研究,提高蜜蜂细胞学、电子学、分子学等水平;要以整个蜜蜂群体生态系为依据,制定蜜蜂病虫敌害防治措施;首先把蜜蜂的虫害或敌害引出蜂群外加以消灭,群内的蜜蜂病害亦应设法逐步分解或解毒,不使防治工作过大地影响群体正常生活与生产者的利益,以并保持蜂产品洁净,使蜜蜂更有效地为农作物授粉,促进我国蜂业不断向前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病害的含义
        在蜜蜂群体生态中,蜂群与蜂群、蜂群与蜜蜂个体、成年蜂与蜂儿、外勤蜂与内勤蜂、三型蜂相互间、每个蜜蜂个体间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因素,其他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或者相互联结,或者相互制约。而疾病,则是相互制约关系中的一个典型。
         那么什么是疾病呢?疾病是一个过程。代表着生物体对损伤与损害的反应。生命机体在长期的进化中,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若外界的刺激超过了机体正常的自身调节能力.扰乱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过程,就会产生功能上、结构上、生理上、或行为上的异常,这些异常即是疾病。与疾病相对而言的健康,即意味着机体调节的最适状态,这是从理论和经验上得出的。
           蜜蜂和其它生物一样.在长期的进化及人们的选择下,形成其固有的种群生物学特性,对周围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有了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周围的这些因索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作用超过蜜蜂种群的适应限度,那么蜜蜂的正常代谢作用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其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就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表现出异常一一即病态,甚至死亡。
          引起蜜蜂发病的原因统称为病原。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蜜蜂病原性的主要生物是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和昆虫、蜻、线虫等寄生动物。成为病原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pathogen ) ,病原体进入新的寄生状态的过程称为感染(infection)。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称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 )。由寄生动物或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称寄生虫病(Parasitosis)。疾病引起的体内结构的变化则称为病理(pathologie )。发病机理 ( pathogenesis )则是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所有的病原体都是寄生物,但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体。寄生物和宿主的关系是敌对的还是非敌对的,不仅决定于两者的组合,而且也受到宿主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宿主加以强的应激(stress)时,通常不能成为病原体的微生物亦能引起发病,或使某些潜伏状态的病原体活化,或使某些病原性弱的微生物变成病原性强的,毒性弱的变成毒性强的。作为应激原(stressor )而起作用的是某些理化因素的伤害或缺食、绝食、异常的饲料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病害发生的特点
        除昆虫病害发生的固有特点外,因蜜蜂是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其特点又有别于单独生存的昆虫。单独生存的昆虫其生物学特性都适应于单独生活,这种昆虫的疾病是指其具体个体。而蜜蜂其三型蜂都不适宜单独在蜂群外生活,蜂王专司产卵,工蜂专管饲育后代及蜂巢的营筑,蜂产品的采集、生产,而雄蜂专作为遗传的“载体”,仅与处女王交尾传代。三型蜂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因此其疾病是以整个蜂群而言的。在蜂群三型蜂中,任何一型蜂的发病,都将导致蜂群停止发展,都可以认为是整个群蜂发病了。
        蜂王感病会立即削弱蜂群的实力。一是产卵力下降甚至停卵.蜂群无后继者,必将导致全群覆灭;二是王质的分泌受阻,有碍蜂群正常生活.若一旦失王,则使原先正常有序活动的工蜂变得混乱,引发蜂群独特的疾病 ― 雌性化,即某些工蜂卵巢发育,孤雌生殖,俗称工蜂产卵,其后代发育成没有任何价值的雄蜂,最终也导致蜂群灭亡。
        若占蜂群绝对多数的工蜂发病,不仅立即影响内外勤活动,群势也将日益下降。蜂儿感病,蜂群后继无蜂,同样会走向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病容的分类
       蜜蜂病害的分类,国内各家持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有下列 4 种:按疾病的病原,按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的特征;按发病蜂的日龄,按发病季节。
      我们认为按疾病的病原分类较为合理而且是有根据的。这种分类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病原恃征基础上,它可立即找出病害的病因,对确诊病害提供了基础条件。按此分类法,蜜蜂病害可分为:
       1 .传染性病害包括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原生动物病。
       2 .侵袭性病害包括各种寄生蜻、寄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
       3 .非传染性病害包括遗传病、生理障碍、营养障碍、代谢异常、中毒以及一些异常的行为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病害的症状
       症状(symptom )是表示疾病的任何客观的功能或行为的失常与变化。因病原的种类、作用不同,蜜蜂感病的虫态、日龄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有不同。但必须注意,无脊椎动物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使得这些症状比脊椎动物疾病具更小的诊断意义。蜜蜂疾病中也常常可见由性质差别极大的病原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花蜜,都能引起蜜蜂出现腹胀、下痢的症状。
        蜜蜂各种疾病的症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腐烂主要由于宿主的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寄生而被破坏;或者由于非生物因素使有机体组织细胞死亡,最终被分解成腐烂物。引起宿主细胞腐烂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靖类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细胞腐烂,如冻害、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引起的腐烂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腐臭气味,这是由于细菌的各种蛋白分解酶引起细胞蛋白质的脱淡作用,使氦基酸分解,产生胺类,以及含硫氨基酸被分解产生 H 多,这些物质均有难闻的臭味。
         2 .变色蜜蜂感病后,不论虫态、虫龄,或是病原的种类、病蜂体色均发生变化,通常由明亮变成暗涩,由浅色变为深色。感病幼虫体色亦由明亮光泽的白色变成苍白,继而转黄变黑色。
         3 .畸形蜜蜂病害症状中的畸形,除了指肢体的残、缺外,还包括躯体的肿胀等偏离了正常的形态。常见的蜜蜂畸形有:蜡害及高、低温引起的卷翅、缺翅;许多病原菌引起的腹胀等。
         4 . “花子”、“穿孔”这是蜜蜂特有的症状。不是指病虫,而是蜂儿感病后表现在蜜蜂子脾上的变化。正常子脾同一面上,虫龄整齐,封盖一致,无孔洞。而感病蜂儿,则逐一被内勤蜂清除出巢房,无病的幼虫正常发育,蜂王又在清除后的空房内产卵,或空房。造成在同一封盖子脾的平面匕同时出现健康的封盖子、空巢房、卵房和日龄不一的幼虫房相间排列的状态,谓“花子”。“穿孔,,是指蜜蜂子脾房封盖,由于感病后房内虫、蛹的死亡,内勤蜂啃咬房盖而造成房盖上的小孔。熟练掌握蜜蜂病害的症状,对病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4-1-8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疾病的传播途径
       所有传染病.病原体的栖息地是第一个传染源。病原体从传染源侵入感受性个体的途径称传染途径。感受性则是指机体易于受侵害物作用的状态,一个感受性个体即指对疾病不具备免疫力的个体。所有的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都有一个潜育期,即病原体侵入或导入机体内到传染性疾病症状出现时的一段时间。各种病原体的特性不同,潜育期也不同。短的只需 1 一 2 夭,长的要 1 一 3 周。在潜育期内病原体大缺增殖,以其自身的活动及所分泌的毒素或其他代谢产物破坏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机能,使机体偏离了健康状态,表现出症状。
       病原体在感受性个体中增殖后,再传染到其他感受性个体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不同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也不同,有的通过排泄作用,有的通过气管等。
        病原体在蜜蜂中的传播可分为:
        1 .群内传播即蜂群内各个体间的病原体传播,其传播途径有两种,一为水平传播 ,指病原微生物借宿主的活动如取食、排泄、吐液、流脓、躯体接触、飞翔等,通过伤口或经口引起同一种群体间相互感染,不断重复感染循环。二为垂直传播,指病原微生物借昆虫的生殖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
         2 .群间传播即蜂群间的病原体传播。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发生的。如迷巢工蜂、雄蜂,失王逃群,盗蜂和病、健蜂共同采集同一水源、蜜粉源。另外不恰当的合并蜂群,介绍蜂王、王台,病、健群互调子脾、蜜粉脾,添加巢脾等管理措施,也是引起群间传播的重要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4 15: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