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16-1-11 09:55 编辑
把3万店铺装进互联网
总裁开店
2013年12月3日,联想高层的一个午餐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问联想中国区数字运营业务负责人赵海生:给我开一个微信店吧,你觉得要用多久能开出来? 赵海生说至少一个月左右。 但陈旭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应该按周计算吧。 赵海生一咬牙,说:好,那一周内搞出来。 午餐会后的12天,也就是12月15日,一个叫“旭de东东-抢!”的微信商城在“联想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上诞生了。
这是联想自己第一次做真正意义上的B2C业务,这个微信商城的目的不是卖货,而是要打造一个在微信上摸索新玩法的阵地。
陈旭东做这个事情,距离他在11月份提出整个联想都要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口号,已经过去一个月,为了让那个口号不只是口号,他决定,开个微信店,亲自玩一把。
在微信上,国内第一个“总裁开店”,这不是故事的开头,也不是故事的结果,这只是一个插曲。
但“总裁开店”这个事儿,却实实在在地变成了联想使用微信工具的分水岭。
前面一年的摸索,和进入2014年之后的一系列大胆尝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动因。
大微mall,联想O2O的创举
被二维码扫跑了的顾客
2013年年底的时候,联想西南地区的一个经销商听说绫致用微信打通O2O的案例,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沉淀顾客。他非常兴奋,感叹:传统渠道终于找到了做电商的好方法。
于是他也把自己整个店铺全部铺设二维码,墙壁上,价签上,导购的身上,店铺内外的易拉宝上,很是壮观。
但是,只放了一天,第二天全部撤下来了。
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顾客进店之后都去扫二维码了,都不愿意现场下单了,“我不是扫了二维码关注你们店铺了吗,那我回去研究研究。”
尴尬是店铺成交急转直下!本来可以沉淀顾客的方法变成了顾客逃离店铺的借口。
初听到这个故事,联想的人很是愕然,但是联想很快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微信,被公认为是能够解决传统渠道互联网化的最好工具,多年来,传统渠道饱受淘宝京东蚕食而没有办法,店铺客流急降,线下店沦为线上体验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效果并不好。
引导顾客扫描二维码是为了给顾客增加服务价值,而不是为了直接沉淀顾客,这种直接大规模铺设二维码的方式显然太过生硬。
这位代理商在顾客没有找到合适商品的时候,再拿出二维码以增加顾客停留时间和提供更多选择的做法,是他并没有理解用微信做O2O的真正用意。
当然,这还不是根本,最重要的是,这是单个经销商单个店铺的行为,背后没有强大的系统支撑,没有发挥后台的优势。
如何让5000家经销商3万个店铺实现互联网化
但是,想建立一个渠道商的电商系统,又何其困难?
中国品牌的渠道体系太复杂了,他们是靠渠道为王、终端为王打的天下,而且还分为经销和代销等不同模式。
中国市场从一线到六七线,纵深太大,深度分销体系下的渠道结构在互联网化的时候,面临大量问题:厂商利益怎么分配?客户归属?本来已经严重的窜货问题怎么梳理?
而这些问题,叠加到联想这个巨头身上,更是复杂不堪。要知道联想是有5000多个经销商,3万多个店铺的传统品牌型企业,堪称中国最复杂渠道的典范。
现在对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区域代理制是O2O的重大障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利益分配。
其实,分配利益,不如分配顾客。
联想的大微mall就是这个思路。
联想专卖店微信商城(简称“大微mall”,内部昵称“大尾猫”)是联想在“联想服务”微信公众号上为全国的经销商建立的一个商城系统,可以说是联想自己的缩小版天猫商城。
联想初期先拿出三家经销商开设100家店铺尝试。
三个月之后,有500个经销商上线了,目标2014年实现2000家微信店上线。
联想在这方面,利用了微信的六大能力,堪称完美地解决了微mall的互联网化的问题,也为复杂的渠道体系互联网化造了标杆。
让我们来看看,微信的能力是如何解决联想的问题的吧!
1.能力一:解决客流归属
联想规定:每个店铺的客流都是属于自己的。
比如安定门有一家联想专卖店,顾客在这个店铺扫描的二维码,就属于这个店铺的,关于销售的一切事情,都会直接由这个店铺的小二招待,店长会指定几个人负责维护属于这个店铺的粉丝。
目前的最小作战单元还是店铺,未来会延伸到店员。
若是关于服务的问题,由联想自己的客服部门统一解决。
2.能力二:解决粉丝归属
或许你会问,店铺之外关注的粉丝如何归属呢?
微信有个很好的功能就是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判定粉丝的位置,因而可以根据位置归属粉丝。
通常一个传统店铺能有3000个粉丝(这是一个经验值,考虑到店铺对粉丝的管理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就会带来线上稳定的流量,会是不错的生意。所以联想给经销商的思路是要先培养3000多个活跃粉丝,这些经销商若是掌握了终端客户的能力,别人复制就不容易了。
当然这个区域归经销商,粉丝也就归经销商。
但是对渠道来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
作为这个商城系统的框架搭建者,赵海生说,联想还会引入竞争机制。赵海生自己在线下传统业务中,负责市场秩序和规则的制定维护,会给经销商进行评级,当初选择经销商做试点的时候,就选了评级比较高的。
下一步,为了让经销商们充分竞争,联想的计划是会引入跨区域运作。
粉丝给渠道了,渠道要是做不好,也会被抢走。
3.能力三:解决定价难题
价格怎么定呢?谁说了算?有没有溢价的空间?如果想找小二交流,是不是可以讨价还价?
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在这方面其实是有很多的玩法的。比如顾客可能会说,我在某一个地方看到这个X1价格怎么比你便宜300块钱呢?店小二会如何回答呢?
X1有的价格就很便宜,但请注意:第一,有的X1是触摸屏,有的是非触摸屏的。X1是超极本非常薄,如果要接投影仪的话有一个转接器,那个地方是不卖的。
如果顾客希望还可以再便宜一点,其实只要一谈到价格,双方有谈判的时候就发挥了人力优势。
这就是渠道的优势,厂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一些电商网站是没有机会这样谈的,这是个体系性的东西,通过沟通能够带来客户的一些好感和黏性。
4.能力四:发掘用户潜在需求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客户更多的需求,假如说你有没有服务的需求,要不要贴一个膜,或者是键盘鼠标,你会发现一来二去可能客户会得到更大的满足。
可是店铺没有人力啊,难不成再找专一人员维护?
完全不用,本来现在线下店铺的客流减少,是计划裁员的,现在有了这个业务不用裁了;做这件事,不像开网店成本那么高,不需要做直通车,没有搜索成本;客户可沉淀,自己维护客户;不需要什么美工装修店铺等等,渠道和店面比较方便的可以从联想维护好的列表上来挑选可能要上架的产品。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也需要培训,不是说简单开个会就算过去了。比如说,沉淀的这些粉丝,怎么跟他们沟通?挖掘他们的需求?这几乎是所有微信运营者最头疼的问题。
三天两头打扰粉丝的公众号,肯定就被取消关注了;但是像以前只有手机号的时候一样,逢年过节给顾客发个祝福,那也起不到黏性的作用。
好就好在,微信是一个富媒体沟通工具,不像手机号那样,只是一个语音、短信沟通方式,商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把活动、优惠券、攻略、技巧等之类的东西变成探索顾客需求的敲门砖(联想服务的公众号里,有一个《实用技巧》的栏目,点击率位于前三)。
例如成都有一家微店做得好的,一个月能卖十几台,虽然初期阶段不以销量为目标,但销量做得好的,的确是有技巧的。
这就是大微mall的整体逻辑架构,看起来不复杂吧?
5.能力五:分账体系
还有一个最核心最头疼的问题没说呢:分账体系。
微信是相对简单清晰的工具,若是只有厂家和客户两个关系,那就容易多了。但是,中间如果再加一层经销商,问题就会很复杂。
当这个商城的架构出来的时候,有人质疑说,微信能不能帮助联想实现渠道分账呢?
因为现在微信的支付体系,并不支持在一个公众号里分账支付。
赵海生说:从物权的角度来看,如果联想要把钱收过来连发票都开不出来,因为货物已经属于渠道了,联想已经给渠道开发票了,同样一个商品,不可能再给消费者开。
这是违反国家相关财务和税务的法规的。
微信最后决定支持联想的这个体系,从支付环节开放分账接口。
其实,分账是微信O2O的核心,这意味着资金流的快速和高效运转。抛除物权法的规定,从流程上,一旦厂家集中收账,再牵扯退换货的问题,跟渠道的结算就会非常费劲。
而且,渠道一定不会积极去做这件事,资金流都不在自己手里,怎么可能会积极?
要知道,这几年,其实渠道商是非常敏感的。
6.能力六:解决渠道冲突问题
渠道商又是怎么看待大微mall的呢?粉丝都归了联想,渠道没有担忧吗?
实际上,联想的一个核心经销商鄂尔多斯的温总说:联想又带领渠道打开了一扇大门。
大微mall是目前为止大家公认的能够解决传统渠道被电商冲击困境的最好的办法了。
联想跟渠道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关于客户的归属问题,明确规定,客户是属于渠道商的资产,联想作为品牌商,在被渠道商授权的范围内用来调取和服务
谁解决渠道的互联网化,谁就是下一个渠道为王的胜利者
把渠道互联网化是品牌商的核心使命,比自己玩公众号、自己去淘宝京东卖货更有意义,当有一万家传统经销商可以在网络上服务客户的时候,比自己卖几亿元的货,强太多了,他带来的甚至都不是销量的意义,而是市场灵动的价值。
不把企业的流程渗透进移动互联网的环节中去,企业的移动战略就是空中楼阁。简单的微官网已经证明根本就没有出路,要想用好微信,就要把自己的业务流程一点点地搬上去。
联想其实给我们很多启示!
1.从客服开始:简单入手,建立黏性
起初,联想客服也不过就是一个服务号而已,顾客有什么问题,就在后台回答一下就好了,但是随着后台接口的增多,发现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客户服务,是解决客户问题,与客户建立感情的最佳通道。从客服开始,远比一上来就想把东西卖给用户更靠谱!
联想对微信的应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把销售拉进来:打通订单流
总裁开店属于一个意外开发的功能,之后,联想把销售环节也用微信给串起来了。
赵海生说,现在联想每销售100台机器,平均下来大概有20%的客户数据都是通过微信来注册的,未来会达到40%。
现在,为便于保修,联想的每台机器开机验机都需要注册客户姓名、基本情况等。
而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在店面最后销售之前会有一个验机过程,看看性能怎么样,还有初始化等一些基本工作,然后注册。
每个店面都有一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它和销售出去的机器建立关联,联想就可以知道客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店面、哪个销售人员买了机器,这个序列码和服务器对接,知道了保修周期。从2013年11月开始,联想开始使用微信扫描注册。
以前8秒钟完成一个客户注册的信息,但通过微信注册3秒钟就可以完成,而且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对话,理论上错误率一定会小于手工输入的错误率。
赵海生说:联想会自动地从腾讯服务器上拉下一个动态的二维码,我们会叠加很多联想自己的信息。客户通过这么一扫,实际上相互之间都做了记录,这个过程很酷,发达地区的年轻人特别感兴趣。在重庆联想的注册率可以达到39%。
这是一个管理客户和跟客户连接的好方式,也意味着,这个服务号把联想的IT系统ERP、CRM等连接上了。
传统店面买完机器,消费者离开,这个店面赚够钱了,留了一个消费者的手机号,如果再有新品怎么跟顾客接触?发一个小广告,这个成本很高。
现在的场景就变得简单了,联想可以利用微信的管道,几乎是无成本地按照微信的政策直达一些信息,这非常方便,客户也非常喜欢。这就为客服部门积累了大量粉丝。
赵海生说,与2013年相比,2014年联想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增加10倍,使用量也增加了约4倍。
这才是有效的粉丝,那些从朋友圈里通过发段子吸引来的粉丝,对联想没有价值,运营微信的关键是“用”,而不是说有那么多无谓的粉丝。
3.把店面搬上来
后来,这个服务号上又增加了大微mall的部分,把渠道部门也搬进来了。
戴俊星说:联想现在就是要把联想服务这个公众号做成平台的感觉,根据顾客的需要增加功能,把联想其他部门的人都请进来唱戏,一旦商城部门进来了,那财务、法务、市场、培训等,很多部门都跟进来了。
遵循循序渐进,按照市场和客户需求来做,是成功的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因为欲速则不达。
比如,现在,联想的品牌部门也进来了,一起做一个名为“想+”的联想官方粉丝俱乐部。
所以,一旦有了客户接触的能力,就会变成一个大平台,各种玩法就有了,也许这里不会成为销量占比的重头,但一定是玩法最多的地方。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大道理:不同于传统的批量规模化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需求满足的问题,作为像联想这样上千亿规模的企业,怎么才能实现消费者的个性化满足?
管理哲学进化到今天,这就是当前的使命,现在看来依旧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联想的案例中,略略总结几条:
比如产品个性化,总裁店里的产品大多是个性化的产品,不是畅销品;
比如服务个性化,联想的新客服时代,先让员工个性化,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
比如渠道个性化,联想计划开设一万家微店,每个微店服务一个群体的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