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养蜂人生

[蜜蜂养殖] 中国蜜蜂遗传资源志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3、品种形态特征:
     
澳大利亚意蜂的形态特征与美国意蜂很相似。蜂王黄色,第6腹节背板后缘通常为黑色,即尾尖为黑色。雄蜂黄色,第3~5腹节背板后缘具黑色环带。工蜂黄色,第2~4腹节背板为黄色,但第4腹节背板后缘的黑色环带比美国意蜂窄,第5、6腹节背板为黑色。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意大利蜂。
1355362800UD7FMcS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4、品种生物学特性:
      
澳大利亚意蜂的生物学特性与,美国意蜂相似。产育力强,卵圈集中,子脾密实度达90%以上。育虫节律平缓,群势发展平稳。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蜂王产卵旺盛,工蜂哺育积极,子脾扩展的速度快;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低的晚秋,也可保持较大的育虫面积。分蜂性弱,易养成强群,能维持8~11张子脾、13~15框蜂的群势。采集力强,善于利用大宗蜜源,但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较差。在夏秋两季往往采集较多的树胶。泌蜡造脾能力强。饲料消耗量大,在蜜源条件不良时,易出现食物短缺现象。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很安静。定向力较差,易迷巢。盗性强。易感染幼虫病。以强群的形式越冬,在纬度较高的严寒地区越冬较困难。
1355362800UD7FMcS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5、品种生产性能:
       澳大利亚意蜂的产蜜能力较强,在中国华北的荆条花期或东北的椴树花期,一个澳大利亚意蜂强群最高可产蜂蜜50kg以上。产浆能力低于浙江浆蜂,但强于黑色蜂种,在大流蜜期,一个澳大利亚意蜂强群每72h可产王浆40~50g,其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含量不低于1.8%。对花粉的采集量大,年均群产花粉3~5kg。因其在夏秋爱采树胶,因此可用其进行蜂胶生产。澳大利亚意蜂可利用的蜜源植物较多,有荆条、椴树、洋槐、桉树等。此外,澳大利亚意蜂还可用于为果树和大棚内的蔬菜和瓜果授粉。
1355362800UD7FMcS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6、推广利用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我国已引进几批澳大利亚意蜂蜂王。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承德市蜜蜂原种场、辽宁蜜蜂原种场、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等单位保存有澳大利亚意蜂纯种,他们每年都培育纯种澳大利亚意蜂蜂王,供应全国各地蜂农。至2008年全国约有澳大利亚意蜂及其杂交种蜜蜂40万群。
1355362800UD7FMcS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7、品种评价:
     
澳大利亚意蜂适合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的各地蜂场饲养,尤其适合以蜂蜜生产为主、王浆生产为辅的华北地区以及辽宁和吉林的蜂场饲养。其王浆产量不太高、易感染幼虫病等缺点,可以通过选育加以改良。澳大利亚意蜂是很好的蜜蜂育种素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养蜂人生 于 2013-12-24 14:37 编辑

卡尼鄂拉蜂
        卡尼鄂拉蜂(CarniolianBee)为西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学名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简称卡蜂,原译喀尼阿兰蜂(原简称喀蜂),是蜂蜜高产型蜂种,20世纪70年代以后已广泛用于中国的养蜂生产。目前,卡尼鄂拉蜂及其杂交种约占中国西方蜜蜂总数的20%~30%。
1、原产地:卡尼鄂拉蜂原产于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多瑙河流域,从阿尔卑斯山脉到黑海之滨,都有其踪迹。自然分布于奥地利、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北部,其自然分布的东部界限不明显,有资料表明,土耳其西北部也有卡蜂分布。原产地气候、蜜源条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性气流影响,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季短而花期早,夏季较炎热。在类似上述的生态条件下,卡尼鄂拉蜂可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因此,很多原来没有卡蜂的国家,也纷纷引种饲养,例如,德国已用卡蜂取代了本国原有的蜂种——欧洲黑蜂。近几十年来,它的分布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继意大利蜂之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第二大蜂种。卡蜂有若干个生态型(即品系),如奥地利卡蜂(奥卡)、罗马尼亚卡蜂(喀尔巴阡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2、引入历史:   
       1917年日本人高海台岭,由日本携带4群卡尼鄂拉蜂至中国大连,在辽东建立蜂场饲养。在20—40年代向东北南部地区推广。 1930年上海南华蜂业公司张引士东渡日本引进意大利蜂的同时,引进卡尼鄂拉蜂在江浙试养。      1948年美国人Hayes E.P.从美国引进卡尼鄂拉蜂到福州试养。
      1969年F.卢特涅赠送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几只卡尼鄂拉蜂王。从1971年开始,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即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采用输送卵虫的方法,在四川省崇庆县对其进行推广,至1973年春将该县原来饲养的种性已混杂、退化的数千群本地意蜂(“本意”)全部更换为卡意杂交种或卡蜂纯种,基本上实现了全县养蜂生产良种化,从而使该县蜂蜜产量提高了约35%。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卡尼鄂拉蜂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养蜂生产。
      1974年6—7月农林部和外贸部由前南斯拉夫引进卡尼鄂拉蜂王150只,由奥地利引进卡尼鄂拉蜂王20只,共170只,分配给了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在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即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的倡导下,各地有关蜂场引入卡尼鄂拉蜂王后,当年便纷纷用其培育处女王,与当地蜂场原有的雄蜂杂交,投入生产使用。很多地方还建立了种蜂场,对卡尼鄂拉蜂进行保存、繁育和推广应用。从此卡尼鄂拉蜂在中国养蜂生产中,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养蜂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6年F.卢特涅赠送给中国养蜂学会5只卡尼鄂拉蜂王,分别保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和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200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由德国引进卡尼鄂拉蜂王20只,保存于该所育种场,它们是人工选育的抗螨品系,当年即开始向全国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养蜂人生 于 2013-12-19 13:54 编辑

3、品种形态特征:
     
卡尼鄂拉蜂为黑色蜂种,其个体大小和体形与意大利蜂相似。蜂王体呈黑色或深褐色,少数蜂王腹节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红色环带;雄蜂体呈黑色或灰褐色;工蜂体呈黑色,有些工蜂第2-3腹节背板上具棕色斑,少数工蜂具棕红色环带,绒毛多为棕灰色。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下表。
1355364153mehMiDRK.jpg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3: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4、品种生物学特性:
      
卡尼鄂拉蜂产育力不太强,育虫节律陡,气候、蜜源等自然条件对群势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早春外界一出现花粉就开始育虫,当外界蜜粉源丰富时,蜂王产卵增多,工蜂哺育积极,子脾面积扩大;夏季只有在气温低于35℃并有较充分的蜜粉源时,才能保持一定面积的育虫区,当气温超过35℃时,育虫面积便明显减少;晚秋育虫量和群势急剧下降,“秋衰”现象严重。分蜂性强,不易养成强群,一般能维持7~9张子脾、10~12框蜂的群势。采集力特别强,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但对花粉的采集量比意大利蜂少。节约饲料,在蜜源条件不良时,很少发生饥饿现象。性情较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较安静。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弱。较少采集树胶。以弱群的形式越冬,在纬度较高的严寒地区越冬性能好。抗病力和抗螨力与意大利蜂相似,但在原产地几乎未发现过幼虫病,一些经过选育的品系有较强的抗螨力。蜜房封盖为干型。
1355364172sHo5Kq7z.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养蜂人生 发表于 13-12-19 14: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5、品种生产性能:
       卡尼鄂拉蜂的产蜜能力特别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椴树花期,一个卡蜂强群最高可产蜂蜜50~80kg。产浆能力很低,在大流蜜期,每群72h只产王浆20~30g,但其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含量很高,超过2.0%。可用其进行花粉生产,年均群产花粉2~3kg。因其蜜房封盖为干型(白色),故宜用其进行巢蜜生产。卡尼鄂拉蜂可利用的蜜粉源植物较多,有椴树、玉米、山荆子系。此外,卡蜂还可用于为果树和大棚内蔬菜和瓜果授粉。
1355364172sHo5Kq7z.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5-5 13: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