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回复: 0

[认识误区] 安乃近真的一无是处吗?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861974751 发表于 18-11-9 12: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安乃近真的一无是处吗?


  近日,网上一篇“美国禁用40年的退烧药,我们还在给孩子吃”的文章,让大家将关注点转向了古老的退热止痛药物安乃近。很多媒体陆续跟进、发表文章,似乎要把安乃近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安乃近真如文章批判的那般不堪吗?

  曾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仍在很多国家应用

  安乃近是1922年开始上市使用的一个解热、镇痛、抗风湿的药物。在曾经缺医少药的年代,安乃近立下过汗马功劳。一个大大的药片,很苦,必须掰成四分之一才能咽下去,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对此药不陌生。

  安乃近的解热、止痛、抗风湿作用比较强,唯一的安全问题是会导致粒细胞(即可以对付细菌感染的白细胞)减少或缺乏。正是由于这一药物风险,1974年瑞典首先撤销了安乃近上市许可;美国上市的安乃近注射液,在1977年被撤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也随后将其撤市。不过,目前该药在德国等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在使用,和中国一样,只是收紧了适应证和适应人群。

  以德国为例,他们在1986年取消了安乃近的非处方药资格,撤回所有含安乃近的复方制剂;严格限定了安乃近的适应证:仅用于治疗创伤或术后的急性严重疼痛、急腹痛、癌性疼痛、其他药物无效的疼痛和高热。数据显示,安乃近在德国作为解热药物的应用日益增加,1999年该药应用了1100万个剂量,2012年高达14200万个剂量;相比较之下,镇痛药物“昔布类”在2012年才应用了9800万个剂量。德国的一个荟萃分析显示,2009年共有199291个处方应用安乃近,全科医生处方占78.9%,外科和骨科处方占11.8%。

  德国和瑞士的研究都肯定了安乃近的安全性

  目前安乃近在中国的适应证为:高热、头痛、偏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它本身也有较强的抗风湿作用,可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但由于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在该领域应用较少。中国的用法用量有3种:一是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1~2片,需要时服一次,最多一日3 次;儿童按体重一次10~20毫克/千克,一日2~3 次。二是滴鼻,小儿退热常以10%~20%溶液滴鼻,5岁以下,每次每侧鼻孔1~2滴,必要时重复用一次;5岁以上适当加量。三是肌肉注射,每次0.25~0.5克;小儿每次5~10毫克/千克体重。

  在中国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里,并没有关于安乃近的详细报告。网上文章中提到的一组数据,只罗列了2002年数十例安乃近的不良反应报告,并没有总的使用人群(即多少人用),或药物使用总的标准剂量(即使用了多少标准单位)。也就是说,如果总共有1000人用了这个药,出现了上述后果,那么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用药剂量是1亿人次,还可怕吗?

  德国的最新荟萃分析称,安乃近是安全的。其国家级的一个研究提示,服用该药出现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为每年100万人会有0.96人,或者每口服200万个单次剂量会有1次发生粒细胞缺乏。最近瑞士的一个研究也认为,安乃近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为100万病人天数有0.46~1.63个人,也就是说,服用安乃近的病人和天数满足100万时,大概有0.5~1.5个人发生粒细胞缺乏。

  我们该如何看待安乃近?

  据查询,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官网批准的安乃近(含原料)或含安乃近的复方制剂批号有1343条。CFDA没有取缔安乃近相关制剂,说明并未监测到异常的不良事件。

  网上那些针对安乃近用药的诸多科普文章,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警示大家安乃近不宜作为首选药物给儿童使用,但是文章并没有报道安乃近闯祸的事实,援引的线索只是“微信聊天”的截图,我们不能因此就给安乃近判死刑。文章中值得商榷的还有两点:一是挟洋自重,认为美国就是真理,他们禁用的药物,我们就不能用。但实际上,美国不用,世界上还有上百个国家在用呢。

  二是文章有博取眼球的嫌疑。直接拿“微信聊天截屏”作为证据,拿中国人最宝贝的孩子做文章,引发了轰动效应。事实上,现在已经很少有医生会给儿童用这些药物,除非在特别贫困的地区,才有可能给孩子用这些这些廉价的退热药物。

  最后,给大家几点对于安乃近的用药建议:

  1.如果是高热,间断服用几次安乃近,导致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极低;


  2.如果是为了治疗风湿病,长期服用,风险很高,不宜选择;

  3.含有安乃近的复方制剂,如重感灵,不宜长时间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2 07: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