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姑娘在“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日子里痛的嘴唇发紫脸色发青振臂高呼“我究竟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种苦难要降临在我的身上!”,反正年幼的我在一个难忘的“几天”之后,终于决心搞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而那时小学生理卫生老师的一句“因为子宫内膜脱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咬牙切齿的我了。
但当我真的开始了解之后,发现,这比我想象的要有~趣~的~多~
也许跟大家的常识相反,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没有大姨妈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月经叫成大姨妈,反正就这么叫了)。实际上,大姨妈只有在高级灵长类动物,一些蝙蝠和象鼩目动物之中才有(狗的阴道会流血,但那不是月经)。而且,现代女性的月经量比其他动物都多(大约每次30~50ml)。这样做既毫无意义,又是对营养的可耻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还将你脆弱的一面暴露给了周围的猎食者。所以,为什么女人要来大姨妈呢?!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先得从另一件事说起——怀孕。
女性妊娠期的生理改变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利他主义”的改变,这些改变完美的建造了一个十分适合孩子生长的环境,却让母体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感到恶心,乏力,全身酸痛,失禁,高血压和焦虑,其中 15%的女性可能还会经历致命的并发症。即使是这样,大家大都会想,“反正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然而,站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角度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是非常轻松的渡过怀孕时段的。即使马上就要生一窝 12个小崽子,怀孕这段时间它们该躲天敌就躲天敌,该捕猎就捕猎。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潇洒呢?
因为那个神奇的胎盘。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胎盘是婴儿的一部分,是和母亲血管相连接,并向胎儿输送营养的东西。而那些有袋类的动物甚至都不让胎儿接触到它们的血液,他们只是分泌一种类似的奶的东西穿过子宫壁而达到输送营养的目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和老鼠,进化出了“用绒毛膜交换血液和营养”的胎盘。
在我们人类的子宫里,有一层厚厚的子宫内膜,里面包含着一些小血管,这是新生胚胎的唯一供血区。这些新植入的胎盘会真的逐渐长进子宫内膜里面,然后撕开母亲的动脉壁并和自己连起来,最后等于把血液直接输送到到饥肠辘辘的胎儿那里。胎盘还会侵入附近的组织,将它们全部干掉,吸收这些富含大量荷尔蒙的动脉血管,这样它们就可以占领这块地方。这个过程会麻痹母体的动脉血管,导致母体自己都不能再收缩那些动脉。
唔,说到这里好像显得对我们的母亲有点不敬,但是事实上,这是一场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他们都在尽力使自己达到这场进化比赛中的最优(如果双方能打个商量,让他们知道中国现在有计划生育这个国策的话,也许中国籍的新生儿会对他们的妈妈温柔点)。首先,妈妈和胎儿之间在遗传上的利益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妈妈希望把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存活的孩子,包括那些将来可能怀上的。而胎儿呢,希望自己能生存下来,所以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索取,能拿多少就要多少。(不是他们有意的,而是进化出来的一种类似潜意识的行为)
正常的哺乳动物怀孕一个非常有序的过程,因为妈妈是一个独裁者。她的后代的生或死,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她控制着营养供给,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排出或者重吸收这些营养。但是人类的妊娠,是通过委员会表决的——而且这个委员会气氛很古怪,里面的成员都心怀鬼胎,每个人利益交错,互相几乎不交流。就像拔河一样,不仅有时候会扭打在一起,偶尔还会发动一场战争。许多潜在的致命疾病,比如异位妊娠,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等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游戏起始走错的几步上。虽然人类母亲是最倒霉的一个,但其实整个灵长类动物都呈现出胎盘侵入母体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怀孕永远都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又因为她的种族进化出了一个凶残的 “用绒毛膜交换血液和营养”的胎盘,让这个投资更大了。一旦胎盘成功植入,她不仅丧失了对自己激素的全面控制,还面临着分娩时大出血的风险。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女性会非常非常仔细的筛检胚胎和胚胎的父亲——为了一个虚弱的不能存活的,甚至有些拖后腿的胎儿,或者是一个糟糕的不能保护自己和孩子的父亲,冒这个险显然不值得。
呼……铺垫好长……总算快说到大姨妈啦~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子宫内膜是如何的温柔体贴营造环境,只为把精致的胚胎揽入自己的怀中。事实上,你们想多了。多亏了一些研究者的好奇心,他们曾经尝试在老鼠身上的每一个地方植入胚胎,结果呢,对胚胎最难生长的地方就是——子宫内膜!
跟“温柔的怀抱”这个说法完全相反,子宫内膜是一个致命的试验场,只有最坚强的胚胎才可以存活。女性越延迟胎盘接触她的血液系统,她就越有时间来观察这个胚胎是否值得她付出巨大代价去孕育。相反的,胚胎则想尽快植入到妈妈体内,尽快接触到丰富的血液,逼迫妈妈接受自己并提高了生存下来的几率。这两方博弈的结果就是——子宫内膜变得越来越厚,而胎盘则变得越来越具有侵入性。
但是这又引发另一个问题:如果胚胎在子宫里死掉或者半死不活怎么办?
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不能太多,不然次等胚胎就会轻易的和它连上;但是又不能太少,不然子宫内膜就会对母体的激素信号反应不敏感,反而对胚胎的激素信号敏感(毕竟胚胎们平时就劝它要好相处一点嘛~)。此外,这个过程还会让母体更容易发生感染,遑论可能子宫内膜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死的组织了。
当然啦,这种小问题显然难不住我们高级灵长类的,解决方法就是——只要排卵后机体没有成功怀一个健康的孕,就脱掉整整一层表面的子宫内膜,和里面可能有的死胚胎死组织啥的。这方法不聪明,但好使,而且它只需要改变几个正常怀孕时婴儿使用的化学通路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现在还是不知道我们进化出的这种特别生猛的胎盘,会不会使我们人类的婴儿比别的物种的婴儿更加优秀(如果有知道的、或是有相关猜想的、或是有相关知识的朋友,请一定要告诉我,我对这个超感兴趣啊)。但其实也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各位女性朋友可以把这当做是人类登顶食物链最顶层的代价之一,就像颈椎病腰椎病一样(颈椎腰椎的问题,是人类直立行走所付出的代价,四足动物就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只不过这种代价并没有“惠及”全人类,而是被女性单独承受了。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 下次你再遇到一个痛经痛到面色发白的姑娘,她要是愤怒的问你:“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种倒霉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你可以回答她,“哦,这你要怪你的祖宗进化出了可以交换血液营养的绒毛膜………要不要喝点热水?”
为了增加本文的可信度,我给大家找了一点资料:
英文好的朋友可以看看,都是些很有趣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