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最近的天气可谓是时晴时雨、忽冷忽热,虽然气温在缓缓升高,人体各项机能也开始从寒冬慢慢苏醒,我们向着春的怀抱慢慢走近。不过此时,“开春病”也在悄无声息间向我们身边临近,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朋友来说,春季生病的几率甚至比冬季好要高。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就要从了解这些疾病做起。 (一)呼吸道疾病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加上此时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同时,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注意以下3点尤为关键: 1、减少或避免到人多的场所,并注意佩戴口罩。 2、室内做好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注意保暖,注意增减衣服,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骨关节病 南方春季大多阴雨连绵,而湿冷恰恰是骨关节病的诱因。老人冬季注重保暖,但开春却容易疏忽,造成骨关节病复发或加重。要想预防春季骨关节病发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防寒保暖,必要时可以戴护膝、护腕。 2、适当锻炼,建议做温和、持久的运动,如快走和慢跑等,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应充分热身。 3、在饮食中还可以多摄取一些含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减缓骨质疏松,减少骨关节疼痛的发生。 (三)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随着天气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温差较大,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在春季更容易发作。那么,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忽冷忽热,减少血压波动及心绞痛发作。 2、适当体育锻炼,增强心脏活动耐量,但活动量应因人而异,雾霾天应避免室外活动。 3、清淡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4、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不能随意停药,出门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一旦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四)精神障碍 资料表明,春天是精神障碍复发极高的时期。因为随着春季日照的延长,空气的电离程度高,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同时,春天的气温波动较大,气压又比较低,加上阴雨连绵,容易引发抑郁、焦躁、烦闷等情绪。 以下3点有助于获得好心情: 1、建议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出去晒晒太阳、踏踏青等来舒缓自身情绪。 2、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 3、已经患有抑郁等心理障碍的人群,必须按时服药,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