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从惊蛰节气开始,全国的很多地方已经渐渐回暖,步入春天的节奏,不过早晚和午后的温差还是相当大的,及时增减衣物是关键。我们常听说“春捂秋冻”,那么到底春天应该怎么“捂”才能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为健康护航呢? (一)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脚,时时顾护人体的阳气。脚部位于肢体最末端,是身体上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所谓的“寒从脚上起”就是这样道理。脚部受凉后不但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让人更容易被感冒侵袭。 因此,初春开始,裤子最好是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的秋裤减成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道理和捂脚是一样的,目的是防止寒邪侵入人体。春捂是不需要捂头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所以如果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到阳气生发。只是摘帽子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如果您现在还戴着厚厚的帽子,先换个薄一点的,别一下子摘掉,要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二)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1、手腕 在手腕腕横纹附近有神门穴,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这是心经的原穴,心主血脉,气血运行畅通,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手腕不能让它受凉,一定要注意保暖。 2、腰部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人就会怕冷、尿频、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容易困倦疲乏,所以不要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里露着腰,以免着凉。 3、肚脐 肚脐上有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厉秀云告诉大家,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气温超过15℃时,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该脱掉厚厚的衣服了,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会适应不了,对健康同样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