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超级细菌"专门攻击老病号
●威胁对象: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住院患者和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治疗的患者
●可用药物:替吉环素、黏菌素
医学指导/广东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所副所长邓小玲博士
一种可对抗现有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正在引发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其实,多重耐药细菌并非第一次出现,而这次被披露的几种新型“超级细菌”,主要攻击对象是长期住院的重症老病号,而非普通人。多国医疗卫生专家也指出,“超级细菌”感染患者人数较少,采取良好的监控和疾病控制程序可以阻止其传播,人们无需恐慌。
“超级细菌”有何“超级”之处?哪些药物可与之对抗?下一个“超级细菌”是什么模样?本报特邀请微生物专家剖析“超级细菌”的来龙去脉,还原耐药菌的本来面目。
新闻回放
“超级细菌”现身南亚,波及欧美
“超级细菌”最早见诸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蒂莫西·沃什在《柳叶刀——传染病》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称,英国卡迪夫大学、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和英国健康防护署的医学研究者从一名瑞典病人身上分离出携带有这种酶的细菌,该病人曾在印度新德里住院治疗。2008-2009年,英国已从29例病人中分离到37株NDM-1阳性的细菌,美国2010年上半年发现3例感染NDM-1细菌的患者,印度分离到70株NDM-1细菌。
据媒体估算,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超级细菌”NDM-1,主要病例在印度和英国,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也有病例,不少病人有去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手术的历史。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比利时布鲁塞尔最近又报告一例死亡病例。
去年10月,香港卫生署也曾在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发现携带有NDM-1的“超级细菌”。
我国内地尚未发现这一类型的“超级细菌”。广东省卫生厅上周已做好相关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超级细菌”NDM-1的发展及检测情况,储备好实验室检验所需的物资。
新型金属酶
令细菌变身“超级细菌”
“NDM-1并不是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种酶,能够赋予细菌变身‘超级细菌’的能力。”广东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所副所长邓小玲博士指出,NDM-1叫做“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又称金属酶,因从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旅游史的病人体内分离到含有此种酶的细菌而得名。
邓小玲说,一旦细菌产生金属酶,可导致感染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耐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患者,而含NDM-1的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抗生素也产生耐药。
两类人
易受“超级细菌”威胁
过去,研究者发现金属酶通常只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内,但近年开始,这种酶在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DNA结构中也出现了。
作为医院院内感染的两种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主攻”方向不同:前者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后者是细菌性肺炎的致病因素。新型金属酶“附体”后,这两种细菌摇身变为“超级细菌”,杀伤力也随之猛增。
现有研究发现,感染“超级细菌”的患者主要是两类人,即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住院患者和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治疗的患者。这些病人机体抵抗力较差,也表明此类细菌虽然耐药性极强,但可致病能力相对较弱。邓小玲说,从这个角度来说,“超级细菌”的攻击对象不是普通人,因此市民无需紧张。
两类药可用
治疗面临双重困境
临床上如何鉴别病人感染的是否“超级细菌”?邓小玲说,对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住院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出现的感染症状,建议对分离到的感染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如果分离菌出现广谱耐药现象,则按照NDM-1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别。
对患者而言,一旦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治。研究者发现,“超级细菌”虽然对很多抗生素耐药,但对替吉环素和黏菌素敏感。
然而,治疗“超级病菌”常面临双重困境:要么无药可治,要么药物比病菌还要“毒”。邓小玲说,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病人,要么死于细菌引发的多种严重感染,要么在病菌被抗生素杀灭的同时,死于广谱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国内发现
多种棘手耐药菌
在“超级细菌”的身后,是一支越来越庞大、对药物越来越耐受的耐药菌队伍。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例:20世纪50年代以前,青霉素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而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更为广谱的抗生素甲氧西林对其仍有效。但仅仅20年后,就出现了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
邓小玲说,到了1997年,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出现了,而对万古霉素完全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也在五年后出现。目前,国内不少医院在长期住院的重症病人身上发现了VISA的身影,而VRSA尚未在我国被发现,“但就目前耐药情况而言,治疗起来已非常棘手。”
下一个“超级细菌”会是谁?“这个很难预料,人类更无法避免耐药细菌的出现。”邓小玲表示,可以肯定地说,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