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回复: 0

[人群保健] 5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反而伤胃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王扬 发表于 17-12-18 2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说90后的发际线越来越靠后了、90后开始秃了,自黑加自嘲,各种段子满天飞,很是热闹。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这真是个悲伤的事情。

  据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据2015年的一份调查,比较30年前的数据,近五年来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35岁以下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总数的6%-11%。

  平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胃疼中的年轻人瞬间毛骨悚然。

5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反而伤胃5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反而伤胃
  日益衰弱的胃,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机。

  有时,只是多盛了一口米饭,多吃一颗肉丸,不合时宜地喝了一口水,不小心吹了几分钟空调,胃就开始变得微妙。

  胃不舒服?喝点粥养养吧!”“胃不好,吃点养胃饼干吧!”

  这些话你信了吗?可是,在专家的眼里,养胃食物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5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反伤胃

  粥类:胃食管反流患者不适合

  粥类的食物属于流食,质地很软,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理论上,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然而,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贾凯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这是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这类病人不建议进食过多的流食,他们适合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

  贾凯告诉记者,对于其他大多数胃病患者来说,喝些粥是很养胃的,粥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且不需要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就可以快速进入小肠,有助于食物消化,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对于这些人,粥最好熬得烂一点,不宜有太多的粗杂粮。

  面食:软烂面条才养胃

  胃不好就要吃面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面食一般比较好消化,尤其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发面的食物不仅能帮助胃部更好地消化,还因为发面中的碱可以中和掉胃部过多的胃酸,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贾凯特别提示大家:“面食虽然比较养胃,但还要注意面食的软硬、烹调方式等方面。例如,软面条、馒头等就比硬面条、烙饼等对胃的刺激小,尤其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要吃过硬、过凉、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类患者适合吃像面片、龙须面等食物。”

  牛奶:两杯即可过多反而伤胃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贾凯表示,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虽然有些说法认为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实际上牛奶过多过于频繁的摄入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贾凯强调,牛奶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是可以食用的,但要注意适度。每个人每天300克奶及奶制品为宜,早餐或者晚上临睡前一小时一杯牛奶(200~250毫升),午餐一小杯酸奶(100~125毫升),千万不要把牛奶作为一种治疗胃病的手段。急性胃炎或者胃病的急性期患者是不建议喝牛奶的,因为会造成胃胀等不适。另外,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喝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也不适宜喝牛奶,这些患者可以用酸奶、奶酪等替代牛奶。

  苏打饼干:加餐适合正餐别吃

  苏打饼干从成分上看,它其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分泌旺盛者的胃酸进行中和,缓解胃酸分泌过多而产生的“烧心”等症状。

  贾凯说:“苏打饼干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有胃病的患者要进行充分的咀嚼,细嚼慢咽,并且要配合一些流质食物一起吃。而且,苏打饼干是不适合作为正餐食用的,倒是可以在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恢复期作为加餐食用。”

  至于广告里所谓的“养胃饼干”,其中养胃的成分含量极低,靠它来养胃,不太现实。

  山药:养胃伤胃主要看做法

  山药属于淀粉类食物,胃病患者是可以选择食用的。

  “山药谈不上养胃还是伤胃,因为从山药的成分上看,并没有特别养胃的成分。主要还是看烹饪的方法,一般都是用蒸的方法,这种方法做出的山药会比较软,对胃没有刺激作用,适合所有胃病患者食用。”

  贾凯最后提醒大家,在这个季节很多胃病都会反复发作,患者需要规律饮食、别饥一顿饱一顿、减少食物的刺激、注意保暖、情绪要保持平稳,如果出现胃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7 02: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