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仅江苏有、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
作为一位喜甜嗜糖者,也尝过其他地方的董糖(酥糖),如皋的,南京的......,不过尝来品去,还是钟爱秦邮董糖。
假使,被蒙上双眼,面前放满了各式的董糖(酥糖)。在这种种的甜味儿里,我也能闻出那个专属于秦邮董糖朴实的甜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董糖,鄙人实在瞧不上。
PS:现在一般所说的高邮董糖即为秦邮董糖。
02
关于董糖的由来,这故事还有这么一二三。又是孝子,又是爱情,又是神仙。
一说,高邮进士董璘晚年回高邮之后,侍奉老寡母,知道母亲爱吃甜食,就用面粉、米粉、糖等制作出一种糖品,不黏牙、也不是很甜,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不仅其老母爱吃,还被流传出去。此糖为高邮名士董璘所创,故名。
(秦邮董糖主推此说法)
二说,董糖和董小宛有关系,是段甜丝丝的爱情故事。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谈恋爱,董小宛饱含着浓浓深情,为情人精心制作了一种酥糖,故名董糖。
(如皋董糖主推此说法)
三说,吕洞宾路过高邮,迷恋一处景色,化为馆学先生,住在一户董姓夫妻对面。见董姓夫妻心地善良,便教他们制作一种糖品,此糖品很受百姓欢迎。后来又遇到馋嘴的乾隆爷,乾隆爷尝后,大为赞赏,就御封号“董糖”,并特命州官将“董糖”年年进贡。
PS:宣统元年,高邮董糖被运往南洋勤业会陈列展出,获得较高声誉,开始驰名海外。
03
秦邮董糖生产要求十分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秦邮董糖,每块共有48层,且是厚薄均匀,层次分明,不粘不连。入口酥松柔软,表面光滑细润。
揭开糖纸,那糖犹如书画的册页一样,页页分明,页页相连,连绵不断。好像精彩连连,给人渐入佳境之妙。
秦邮董糖的主要成分为,面粉、绵糖、黑芝麻、麦芽糖诸等精细食材。它集香、甜、酥、脆为一体。
这香是面粉、芝麻、饴糖的天然之香,有机之香。这几种香型,相互融合,把寻常的生活,渲染得香气馥馥。
此甜既不平淡,也不齁人,更不黏牙,堪称恰到好处。
该酥胜过桃酥,超越龙须酥,其实是种柔软细腻的酥。
其脆不是薄脆、馓子实实在在的脆,而是堪比曲奇饼的脆;实则是点到为止,会意的脆。
04
秦邮董糖属于休闲食品,您可以斯文地三五片地细品慢尝,亦可整块地咀嚼,不过这有点囫囵吞枣,过于粗放了。对待美食,只要您喜欢,怎么吃都行,但要品出滋味,这才不会辜负美食的初衷。
其实享用董糖,佐以茶水最好。围桌而坐,就着一杯香茶,佐以一碟瓜子,一盒董糖,恰到好处。小心揭开糖纸,一片一片地品尝,酥甜,喷香,一直香甜到骨头里。
那股甜香味儿把灵魂和情感熏染得如梦如幻,常常让人感觉盈盈腾起,又感觉在浩瀚宇宙飘呀飘,再沿着甜香味儿的源头缓缓降落。
吃完董糖,就连糖纸上残存的糖屑,也用嘴与舌头,连吸带舔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最后擦擦嘴,拍拍手,掸掸衣襟,是说不尽的满足。
于吃,高邮人有太多的话要说。
高邮人爱吃,由此延伸出来的“好吃怂”、“好吃呢唛”、“味道赞呢唛”等等词儿层出不穷。追溯到遥远的从前,我们就听说过“高邮人以食为天”,再到现在,“舌尖上的高邮”家喻户晓。
而高邮美食本身,也携带着最质朴最强大的治愈效果。
无论你是身处异乡孤独流浪的游子,还是被紧张急促生活节奏追赶的白领,亦或是因为恋情受挫内心苦痛的小女生。骨子里只要你是一个高邮人,随便尝上一口家乡的美食,那股暖流一下就冲散了心中的寒风冷雨。
我们寄托在高邮美食上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有时候更多的反而是高邮美食带来的记忆。
欣喜,我是高邮人,我爱高邮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