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游逛在古镇的街上,说不定哪个街口,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儿。
不是炖肉的香,那香太油;也不是烤鸡的香,那香过腻……是一缕缕香醇的清香,不油不腻,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异香味儿。
寻味而去,觅得界首茶干,外表“伤痕”满满,色泽酱红,内部微黄,形状呈圆状,杯口大小。
情不自禁咬了一口,突然有种难以表达的味道在嘴中回荡,又嚼了几口,越嚼越香,越嚼越浓醇,越嚼越神秘。
PS:现在,我们说的界首茶干通常指陈西楼茶干。
02
相传,靠近界首运堤大码头处有户人家,主人叫陈锦棠,经营一个小豆腐店,生活很清苦,但生情好善,帮贫济困,颇受邻里好评。
一天清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陈锦棠开了店门,见一个拐腿的“叫化子”垫着草席瘫坐在门前,便连忙搀扶他进了店堂,随即抱来棉衣,端上热浆汤,殷勤侍奉了好多天。
这个“叫化子”突然要帮陈家把“白干”改制香干,开了大小茴香、丁香、三甙、桂皮等香料货单。陈大喜,如嘱办理。
在熬制香卤时需要旺火, “叫化子”便将自己的垫席投进灶膛,瞬间热火熊熊,闪烁着金色的火焰,此垫席是采百草之精华而编织的,因而熬制的香卤特别浓郁,香飘数里之遥。这香卤每天掺兑翻新成为终年的“陈家老卤”。
香干上市后生意颇旺,“叫化子”即驾云而去。这时陈锦棠悟识到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仙化和神助,便把这事说了出去,不久便沸沸扬扬地传开了。
说来也怪,陈家的五香茶干声名远扬,经营蒸蒸日上,于是在原址建起楼房,取锦记陈西楼作品牌。
显然这一神话传说或许是陈家藉此炫耀品牌扩大知名度而编造的。
然而陈家惨淡经营,选购精料,改进工艺,使产品日臻精美,界首茶干(陈西楼茶干)从此成为老少咸宜馈赠亲友的豆制佳品。
03
当年界首茶干遇到馋嘴的乾隆爷,还是有段故事的。
乾隆爷下江南龙船靠近界首时,闻到一股随风飘来的浓郁香气,即派太监登岸探询。
太监循着香气寻到陈西楼香干作坊,带回数十块香干,命御厨切丝供上品尝,乾隆爷甚觉可口,传谕再献。
怎奈切丝费功,传谕又急,只得切成薄片献上,尝后倍感风味独特,再传谕整包献来。
先用手撕块儿最后竟整块塞进嘴里,细细地咀嚼,悠然地茗饮毛尖好茶,更觉口舌生津,齿颊噙香,乾隆十分惬意,连食数枚,饱嗝回香,“龙”颜大悦,赐名“茶干”,钦定朝贡。
PS:据《盂陵志》载:锦记陈西楼五香茶干于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
04
香醇独特的界首茶干自然离不开慢工细活,单单制作工序就多达32道。
茶干的原料是界首盛产的黄豆,经过浸泡后,一粒粒饱满晶莹、色泽金黄。
将黄豆置于石磨中,在磨盘沉闷的“嘎吱嘎吱”转动声中,奶白的豆浆从磨盘的四周汩汩溢出,然后是滤浆、烧浆、点卤、灌包压制……
灌包是选用当地天然湖荡的蒲草编制而成,使茶干多了一份大自然的清香。
在工序的不同阶段,还要加入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莳萝等近十种佐料,这是界首茶干配方独特、难以仿制的原因,同时具备了药食同济的特性,有开胃舒气、降脂保健的功效。
05
可手撕、刀切,可生吃、配菜,界首茶干的美味可用多种法式去演绎。
每逢中秋、立冬、除夕、元宵等喜庆节日,人们在包饺子、做汤团时,馅芯中必有茶干,既吃出了“集天然之瑞气、润四季之美味”的舌尖诱惑,又吃出了平安和吉祥、团圆和美满的寓意。
在杨柳垂丝、油菜花开的春天,将茶干切成薄片,或用来凉拌马兰头、荠菜,或用来清炒芦蒿、香椿头,锅勺响起时,鲜美的气味氤氲开来,满屋飘香。
用茶干丝配以鸡汤、鸡丁、笋片、牛肉丝、虾仁等佐料烹制而成的“大煮干丝”,更是一道让人垂涎的高邮名菜。
06
运河岸边夕阳斜,界首茶干一脉香。
其间自有甘辛味,愿君对此细品尝。
一块茶干,也可以做到极致,这也正是“好吃”的界首人,对顶级美味执着追求的完美诠释。
回荡在嘴中的这股甘清香,似乎已完全超脱一种美味的境界;勤劳与智慧,恐怕是对她最恰当的解释。
小心翼翼,慢慢享受,可别让这股甘清香消失~~
07
于吃,高邮人有太多的话要说。
高邮人爱吃,由此延伸出来的“好吃怂”、“好吃呢唛”、“味道赞呢唛”等等词儿层出不穷。追溯到遥远的从前,我们就听说过“高邮人以食为天”,再到现在,“舌尖上的高邮”家喻户晓。
而高邮美食本身,也携带着最质朴最强大的治愈效果。
无论你是身处异乡孤独流浪的游子,还是被紧张急促生活节奏追赶的白领,亦或是因为恋情受挫内心苦痛的小女生。骨子里只要你是一个高邮人,随便尝上一口家乡的美食,那股暖流一下就冲散了心中的寒风冷雨。
我们寄托在高邮美食上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有时候更多的反而是高邮美食带来的记忆。
欣喜,我是高邮人,我爱高邮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