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让烦闷更增添了几分,大家都在忙碌着各自的日常。当你把生活当成负担的时候,它会让你疲惫不堪;当你和生活和谐相处的时候,它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
每天、每周或者每个月,我们总该找个时间与生活和谐相处,就像闲暇时,尝一尝傅公桥这边的梅花糕。
走到那里,一阵微风吹过,总会飘来一股扑鼻的甜香味,儿时记忆中的美味一下子蹿到了脑海里。
那甜甜的香气直往嘴里“冲”,那么润滑、那么香醇,那么甜美……让人回味,让人心醉,醉在那香气的浓郁与汤汁的香醇里。
寻香找去,在傅公桥旁,一位师傅正在炉子旁熟练地忙碌着。在摊位旁买梅花糕的人是真的多,有老有少。
梅花糕是童年时期喜爱的小吃,外面裹着一层薄皮,晶莹透亮,透过表皮可看到里面的馅更是“五彩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合理搭配、完美拼合,仅是看上一眼,就会让人食欲大増。
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狮子头”里没有狮子,“梅花糕”里也没有梅花。而关于它名字的由来,凡是有点年头的小吃,总会有个传说,梅花糕也不例外。
而这个例外又跟馋嘴的乾隆爷有关了,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拍手称快。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
PS:梅花糕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汉族特色糕类小吃。梅花糕也是南京、苏州等地的风味小吃。
那股甜香气飘得远远的,诱得腹中饥饿的行人纷纷停住脚步。凑近一看,一个小摊简单而古朴。
师傅动作很利索,只见他先用刷子将模孔刷上油,然后把稀面浆注进模孔里,只倒了大约一半深,然后放上豆沙馅,再舀上一点面浆加入模孔把豆沙裹好。
这个时候模孔已经满了,师傅在上面撒些红绿丝、砂糖等,然后一把盖上铁盖开始烘烤。
约8分钟左右,师傅把铁盖子打开了,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旁边的顾客忍不住凑过头去,细心的师傅用竹签把梅花糕从模孔中挑出,放在一只小纸杯上递给顾客,还不忘叮嘱一句:“慢慢咬,不要把泡烫外来。”
拿到手的顾客笑着点着头,可对着这么诱人的美味怎么忍得住,一转身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老板,弄两个梅花糕。”听到顾客的喊声,师傅又麻溜地把炉子上盖着铁板的模具翻了180度,模子一拿,热腾腾的梅花糕全部落在了铁板上,形似一朵盛开的梅花,叫人看了就眼馋。
梅花糕表皮脆脆的、硬硬的,但里面却颇有嚼劲。里面的面粉香糯润滑,令吃过的人念念不忘。
中间还有一大团的豆沙馅(也有肉馅的),又甜又黏,吃过之后,整个口腔都弥漫着豆沙的香味,久久不散,回味无穷。
说它香气浓郁,一点儿也不假,不仅浓郁,简直就是“十里飘香”,老远就能闻到那种令人陶醉得的阵阵香气。吃的时候,心情那可是一个享受。
吃着手上的梅花糕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面,小嘴沾满红糖的童年时代。
香甜中,也慢慢学会了与生活和谐相处,周边仿佛安静下来,不再焦躁、不再匆匆忙忙、不再有压力、不再感到烦恼……
甜甜糯糯的梅花糕恰似一朵梅花,盛开在吃着它长大的高邮人心里。
一段香甜的回忆,一颗平静的心~~
于吃,高邮人有太多的话要说。
高邮人爱吃,由此延伸出来的“好吃怂”、“好吃呢唛”、“味道赞呢唛”等等词儿层出不穷。追溯到遥远的从前,我们就听说过“高邮人以食为天”,再到现在,“舌尖上的高邮”家喻户晓。
而高邮美食本身,也携带着最质朴最强大的治愈效果。
无论你是身处异乡孤独流浪的游子,还是被紧张急促生活节奏追赶的白领,亦或是因为恋情受挫内心苦痛的小女生。骨子里只要你是一个高邮人,随便尝上一口家乡的美食,那股暖流一下就冲散了心中的寒风冷雨。
我们寄托在高邮美食上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有时候更多的反而是高邮美食带来的记忆。
欣喜,我是高邮人,我爱高邮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