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六大“消费陷阱”不可不防
为了向老年人兜售夸大功效或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雇佣推销人员,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坑老”。专家提醒,购买保健食品,以下常见6大“消费陷阱”不可不防——
1。包治百病,虚假宣传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用来治病。凡是声称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均为虚假、夸大宣传。
2。免费活动,诱人上当
有些居心不良的商家会雇佣推销人员,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以免费体检、免费试用体验、免费旅游参观为噱头去吸引老年人参与。但这类所谓的“体检”等免费活动,到最后都会告诉老年人缺这缺那、什么都得补,并鼓吹吃某些保健食品有各种治疗功效,引诱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上当。
3。会议营销,“真人”说法
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为了推销利润高昂的保健食品,会以健康讲座、联欢活动、“真人”现身说法等手段,提供免费用餐、购买保健食品赠送礼品等,引诱消费者上当。
4。上门服务,温情麻痹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则雇佣人员,通过所谓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温情麻痹,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使老年人“无法拒绝”,“心甘情愿”的自掏腰包买其功效夸大的暴利保健食品。
5。电信诈骗,中奖诱惑
打着一些“养生”栏目或保健中心工作人员的幌子,以关心回访患者的名义询问其身体情况,忽悠推销保健食品;或是以中奖信息为“诱饵”,诱惑消费者掉入其设计好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6。流动设点,雇托迷惑
这类保健食品营销公司(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参加其促销活动,再请些托儿制造假象,吹嘘用了其保健食品后身体如何改善,甚至“治好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用再吃药”,骗一些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上当,以为可以用它代替日常治疗。
防骗
认准“蓝帽子” 正规渠道买保健食品
对于有需求的消费人群,购买保健食品如何才能谨防上当受骗?蒋卓勤给出以下6个贴士:
1。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到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场、超市、药店购买保健食品,不可随意听信推销。
2。认准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识。
3。通过官网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真伪情况。有两种途径: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查询→保健食品;2)保健食品批准产品信息手机查询系统http://123.127.80.3/。
4。选用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要认真阅读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其适用人群、功效成分含量和功能范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
5。看清保健食品的不适宜人群、用法用量、保质期、储存方法等,不可随意过量。
6。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治疗疾病。只能辅助预防疾病、改善身体功能,因此,不能轻信什么“药到病除”、“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
维权
不慎掉“陷阱” 投诉“找对门”
如果不慎掉进保健食品的“消费陷阱”该怎么办?专家提醒说,这不仅仅是保健食品的产品功效问题,还涉及到诈骗和虚假宣传等违法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向相关部门投诉——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
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工商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
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