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蚕蜂研究所所长胡福良牵头制定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日前获批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于净化蜂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蜂胶有着重大意义。
胡福良团队的研究表明:蜂胶中不含水杨苷和邻苯二酚,而杨树胶中却能轻松检测到这两种成分。这种方法能准确有效地鉴别蜂胶与杨树胶,以及蜂胶中是否掺入杨树胶,解决了长期困扰蜂胶行业的技术难题。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假蜂胶事件引发全国消费者关注——消费者花3980元却买到进货价仅为65元的假蜂胶。天然的纯蜂胶中黄酮含量高达20%,蜂胶及其制品具有预防创伤感染、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药理活性。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厂家用杨树芽熬制出杨树胶掺入到蜂胶中或直接以杨树胶冒充蜂胶,并加入类黄酮类物质人为地提升总黄酮含量,以次充好。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相应的真假蜂胶鉴别方法,质量监管部门及加工、贸易企业无法在蜂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蜂胶市场造假之风盛行,蜂农生产蜂胶的积极性极大受挫。
胡福良(右)在讲解蜂胶知识 2006年,全国第一次蜂胶工作会议在桐庐召开。蜂农的一个问题,难倒了这位已经有着30年科研经历的专家——现在有没有技术,能够辨别树胶和蜂胶?胡福良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回答,“目前还无法鉴别真假蜂胶,但将来肯定会有的。我就不信治不了造假者!”
蜂农的需求成为胡福良科研的动力,他一直把辨别蜂胶真伪这一问题记在心间。经多年研究,胡福良的团队终于探明了蜂胶与杨树胶的差异成分与生物转化机制,创立了基于水杨苷和邻苯二酚的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方法。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已经发表了100余篇有关蜂胶的论文,他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国蜂胶科研第一人”。
而无论是香甜可口、保健养生的蜂蜜,还是蜂胶、蜂王浆,这些蜂产品在胡福良眼里,这些都只能算是蜜蜂的副产品。“蜜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生态价值。”胡福良说。
在自然界中,蜜蜂授粉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植物中,有1100多种都与蜜蜂授粉有关。据估算,世界昆虫授粉(其中主要是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为1530亿欧元/年,占世界农业粮食生产总值的9.5%。蜜蜂授粉每年给我国农业生产贡献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这也难怪爱因斯坦早就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
此外,由蜜蜂发展而来的休闲文化和养生活动颇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将蜜蜂当宠物养。据调查数据显示,欧洲95%的人都是业余养蜂者。这些养蜂人时不时用蜂蜡做点工艺品陶冶性情,吃点蜂蜜蜂胶保健,这也难怪养蜂者位列十大长寿职业之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