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创新不够,产品创新不足,影响了企业效益的提升。
由于我国蜂产品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产值不高,盈利能力有限。所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略显先天不足。不少企业没有研发部门,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匮乏,仍然没有摆脱生产原料型的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为主的产品结构,品种单一,相似度大,附加值低,不能满足当前消费升级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影响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营销模式传统,服务领域过窄,产业链开发不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电商、微商、网购已经成为当今消费的时尚。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再加上电商微商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使得专卖店的经营雪上加霜,专卖店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蜂产品专卖店关店现象比较突出。而进入人流较多的商超渠道则需要经受销售费用大、竞争对手多、超市压低售价和结算资金不及时的考验。因此,企业单纯依靠实体店销售的传统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目前,我们多数蜂产品企业还是处在以销售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阶段,产品不够丰富,服务领域不宽。虽然,近几年一些企业开始经营蜂产品日化产品,尝试开展蜂产品美容业务,开拓蜂疗市场,但还不够普遍,还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蜂疗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5)全国性蜂业品牌尚需打造,行业品牌社会影响力低。
在市场经济良莠不齐,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怕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品牌已经成为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遗憾的是,我国蜂业目前还没有像奶业和酒业那样有一批在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上海冠生园、北京百花、江西汪氏的蜂蜜和北京知蜂堂的蜂胶可以说在全国小有名气,但就全国一二线大城市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来说,仍有不小的差距。而我们行业其他的蜂业品牌可以说,基本是以地方性和区域性为主的,缺乏全国知名的蜂业领军品牌,行业品牌社会影响力不大,正是我们的差距。
(6)行业正面宣传少,负面信息多,信任危机尚未缓解 。
应该说,近几年来我们行业上上下下在规范市场、打击伪劣假冒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国家食药总局也加强了对蜂产品的监督抽查,情况正在好转。但是,总是有很多负面的声音在抹黑我们。一是一些不了解蜂产品的所谓的“专家”,信口胡言,误导消费者,像张凯这一类的伪专家不少;二是不得不说,也有我们业内个别人自己黑自己的问题,经常在网上和手机的微信里看到我们行业的自己人不断地传播7年前央视曝光掺假蜂蜜的视频,更有甚者为了宣传自己的巢蜜好,竟然不顾大局,毫无根据地胡说“市场上的蜂蜜95%是假的”,并在微信上传播,严重伤害了我们整个行业,给我们行业抹黑,这是非常令人不能容忍的。可以说,这也是造成消费者对我们行业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说目前我国蜂产品市场总体上是稳中向好的,但是问题不少。也可以说,我们正在面临着市场形势的严峻考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破解难题,共渡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