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真国地处长白山腹地,射猎采捕业发达,盛产蜜蜡。当时,契丹势力强盛,女真为属国,每年要定期向契丹进献蜂蜜、黄蜡、药材等贡品,若不及时进贡便要受到制裁。居住在东北地区东部的兀惹、阿里眉等小国,均为契丹的属国,契丹枢密院派节度使管押,对其不征兵赋,但必须按时进送大量的蜜蜡、鱼类、皮张等贡品。此期蜂贡品由单纯的蜂蜜发展到蜂蜜、蜂蜡。
明代,女真各部采捕生产活动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蜂蜜、蜂蜡同其它土产方物一起做为贡品运进京城进献朝廷,从朝廷那里得到政权上的册封和物质上的回赐,成为当时贸易活动的组成部分。如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朝贡蜜蜡和出售蜜蜡数量都是历史记载中的高峰时期。15世纪30年代初,建州女真的李满柱部和斡朵里女真的童仓、凡察部定居在辽东的苏子河流域的灶富山一带,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养蜂采蜜,每年要定期定量向明王朝进送贡蜜,交完贡蜜之后才能自食或出售,明王朝把这里称为“岁产贡蜜之地”。
清代,蜂贡品种有了新的发展,贡蜜品种分白蜜、红蜜、黄蜜、清蜜、蜜尖、蜜睥,蜂制品有蜂糕饽饽和蜜渍山果类等。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清朝设在长白山区的贡品生产机构,采捕蜂蜜的蜜丁有600多人,每年要向北京进送红白蜜、生熟蜜和蜜脾蜜尖等贡蜜品种5000多公斤。除此之外,吉林、盛京各地官府每年也要定期向朝廷进献红白蜂蜜、生熟蜂蜜和蜂糕饽饽等贡品。清代开辟了从吉林至盛京(沈阳)、北京的“贡道”,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有大量的蜂贡品从贡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进献朝廷。此期,蜂贡品不仅由蜜蜡品种扩展到蜜睥(巢蜜)、蜜尖(蜂王浆)、蜜制糕点、蜜渍山果等;而且其包装也由树皮桶、木桶、猪皮桶进化到罈、瓶、匣装;蜂贡品的运输由原始的肩挑、车载发展到清末的火车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