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误解1:“身边都是致癌物。”30多年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力于致癌物的研究,如今已将400多种物质列入“一级致癌物”和 “可能致癌物”的黑名单。比如,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列入一级致癌物,将红肉列为可能致癌物。
石远凯表示,癌症的发生的确和摄入或接触某些物质有关,但摄入量更为重要。每天适量摄入红肉对身体有益,过量食用才可能致癌,老百姓必须理性认识这点。另外,一些物质致癌的说法缺乏足够依据,有待证实,人们更不必过于紧张。目前确定的是,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级致癌物,不光导致肺癌,还与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密切相关。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肝,进而诱发肝癌。然而,人们面对这么明确的癌症诱因时却很麻木,吞云吐雾、嗜酒成性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其担心那些不确定的致癌物,还不如帮助身边人戒烟限酒。
误解2:“癌症随时可能找上我。”石远凯告诉记者,癌症病因虽然还不明确,但有3个诱因是国际公认的: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遗传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占比四到五成,因此,针对一些生活诱因进行改善,癌症完全是可防可控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患癌。遗传因素占15%左右,有消化道、内分泌肿瘤家族史的人,定期体检,利于癌症的早诊早治。大家完全没必要天天惦记着癌症,自己吓唬自己。深受“恐癌症”困扰的人,最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误解3:“癌症等于绝症。”石远凯说,癌症并没人们想得那么可怕,患癌不等于“判死刑”。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一样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很多人查出癌症后过度恐慌,精神崩溃,反而加重病情。如果不幸患癌,首先要去正规医院看病,医生会对肿瘤进行分型、分期,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自己上网查资料,不听医生的,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