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
放松功的练法和作用
放松功强调精神内守,意导气行。该功法安全有效,不受环境条件限制,不需要器械,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在办公室、书房、卧室、公园都可以。练功的时间也比较灵活,短则10来分钟,长则一两个小时皆可。放松功包含多种放松方法,习练者可以根据当下的需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下面以三线放松功为例,讲述功法的具体操作。
三线放松功是将身体划分成侧面、前面、后面3条线,每条线9个放松部位和1个止息点,练功时沿此三条线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放松的方法。三线放松功是放松身心的基本方法之一。初学者习练此法、可以意念集中,周身放松,缓解疲劳的效果。长期坚持习练此法,放松的程度会不断增加,松效果更加明显,可以使习练者精力充沛,心情愉悦。三线放松功是一种静功,动作、姿势比较简单,心理操作较为丰富,习练时需仔细体会。
常用姿势
练习放松功的时候有多种姿势可供选择,可以站着练(站式)、坐着练(坐式)、躺着练(卧式),也可以边走边练(行式)。
站式
两腿分开,自然站立,以舒适为度;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曲,膝盖不超出足尖,臀部向下坐,感觉自己好像是坐在凳子上,腰部伸展,不要挺肚子,上身正直,含胸拔背,头颈部正直。轻闭双目,口微闭。两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双手可以自然放于体侧,也可以放在身体前面,掌心向内,像抱了一个球一样(图1),或双手相叠合抱丹田(图2)。
图1
图2
坐式
平坐式:臀部坐在凳子或椅子的外三分之一, 不要满坐,凳子或椅子的高度与小腿长度相当,两脚平行分开约与肩同宽,不要八字形,膝关节呈90度,大腿与地面平行,与上身呈90度。腰要直, 头要正, 下颌微收,舒胸拔背,颈部松直, 两眼轻闭,口自然闭合,上下牙齿若接若离,两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双手掌心向下,自然放于大腿上(图3),或平放在小腹部, 两肘自然弯曲,使两腋分开, 不要加紧(图4)。
图3
图4
靠坐式
坐在床上,背部垫起约45度,头放正,颈部松直,口眼轻闭,四肢自然伸展,两腿可根据个人习惯自然分开或并拢,脚尖自然分向外侧,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双手掌心向内,或双手重叠放于丹田处。
卧式
躺在床上也有两种姿势,仰卧式与侧卧式。仰卧式时,平躺在床上,面朝上,头正直,口眼轻闭,四肢自然伸展,两腿可根据个人习惯自然分开或并拢,脚尖自然分向外侧,两臂自然向下伸展,双手掌心向内,放于体侧(图5),
图5
侧卧位时,侧卧于床,头略向胸部收,双目轻合,两腿叠放,膝部自然弯曲,上方的腿弯曲度数较大,上方的手心向下,放于髋部,下方手臂屈肘,手心向上,放于耳前。左侧卧、右侧卧皆可,但人体心脏在左边,左侧卧位时心脏在下面,容易受压,所以一般以右侧卧为多(图6)。
图6
呼吸形式
自然呼吸
这种方法接近我们平时生活中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练功时略微关注一下呼气,这时的呼吸比我们平时的呼吸略慢,一般来说,可以降到一分钟10次,甚至更慢,是一种略带意念的自然呼吸。练习准备阶段、收功阶段、意守丹田都可采用这种呼吸形式。
腹式呼吸
这种方法与自然呼吸用法相近,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锻炼,逐渐形成的一种呼吸形式,主要特点是呼吸时腹部起伏。根据起伏的方式又可细分为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如果腹部是隆起的,呼气时腹部是收回的,我们就叫顺腹式呼吸。吸气时如果腹部是收回的,呼气时腹部是隆起的,我们就叫逆腹式呼吸。
发声呼吸
发声呼吸是放松功的一大特点。吸气时把意念移到一个部位上,呼气时轻发“放——松——”的声音。随着练功的深入,放松程度的加深,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转为无声。
在此调息操作过程中,要以 “勿忘勿助”为原则,要使呼吸向深、长、柔、细、绵绵不绝的方向变化,又不可故意憋气,勉强去做,须用意不用力。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胸闷、头晕、劳累等不适,多与呼吸气息的操作不当有关。待调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气息的控制过程就有可能由有意识变为下意识。此时意识对呼吸已并不专门予以注意,只是跟随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