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2013-11-19 14:19 编辑
下面一个问题要问的是什么?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结构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那就是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居民购买力的增加。这种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的失衡原因是什么?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既然是投资增长两倍于消费,那我们一个很自然的猜测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是不是投资主体收入增长超过消费主体的收入增长,带着这样的猜测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果然如此。在这个经济中投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消费的主体是居民,那我们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过去十几年间发生的是什么情况? 我们在这里用了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间投资主体的投入确实在上升,而消费主体的居民收入在下降。当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这里讲的是相对下降,而不是绝对的下降,我想强调这个概念。什么叫相对下降?就是在总收入的份额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长率落后于政府和企业收入的增长率。 两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从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占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额从63%降到52%,降了1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消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而企业的收入从20%微升到22%,最大的获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从17%上升到26%,所以数据支持了我们的猜想,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是由于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投资主体(政府和企业),而不利于消费主体(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