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693346375 于 17-2-15 15:09 编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商家经常采用搭便车策略,将一些弱势产品跟进强势产品,借力铺货。通过这一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阻力,使新产品快速抵达销售渠道的终端,弱势产品搭强势产品的“知名度”的便车是目前一种普遍的销售策略。
关于这点,关心老山产品的消费者有体会,在销售一线的老山同仁们更有体会。商超里,老山的产品由于品牌效应往往占据的是柜台比较醒目的位置。而在它的左右或上下总有其它品牌,包装色彩夺目、命名吸睛、价格诱人……。像老山这种注重“里子”的品牌往往会被那些注重“面子”的牌子所惦记、模仿,无形中被他们搭了便车。
一线的销售同仁不要懊恼,人人都想搭便车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行为。尤其是现在的商家越来越感觉到媒体广告产出比并不乐观,就像以前电视上比较疯狂的“补钙”广告,现在是少之又少。为何?因为商家最终发现,他们巨额投入的广告却便宜了卖猪肉的商贩——“筒子骨”涨价了。在中国比较根深蒂固的吃什么补什么的思想下,那诱人的骨髓强过了任何的补钙产品。所以傍上大品牌,在它的附近铺货就成了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取得效益的行为。
搭便车的实例不胜枚举,比如说几年前比较风靡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没过多久,市面上就出现了《我该动谁的奶酪》、《谁也不能动我的奶酪》等一系列类似的书籍。这些书一段时间倒也十分畅销,但是手法却耐人寻味,而最终还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在经济学上,免费搭便车是不承担任何成本,但是却能够利用或使用强势品牌效应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者是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收益动机的人则成为了免费搭便车的人。在编者看来这属于自然规律,老山的销售同仁们也不必耿耿于怀,搭便车无非就是求“一箪食,一瓢饮”,都不会长久,但却会一浪接一浪地出现不同的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