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693346375 于 16-12-27 18:20 编辑
我个人对“三株口服液”有着独特“感情”,在我读高中时期,这个产品宣传充斥着我的耳膜与视网膜。大到电视广告,小到村头茅房,不厌其烦地印刷着墙体广告,也不怕苍蝇助阵,不怕恶心上头。“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是他们的宣传口号。
1995年我正读高一,感觉家里才解决完温饱的问题。但同班同学中不乏先行者,经常有富裕的同学抿一小口,然后对我说他喝的都是有益菌。读高一的我对有益菌还没什么概念,姑且认为是种看不见的小虫子——益虫。临近毕业,喝了三年这玩意的孩子并没考上大学,身板也没发育出任何的天赋。
“三株”无非就是过把瘾就死,为何?在我看来无非是太虚了。
一、广告之虚。“三株”创立的时机非常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商机无限,民营保健品企业三株公司以雷霆万钧之势腾空而起。中国人民口袋里逐渐有了闲钱,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三株”作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先驱者,通过密集的广告轰炸,自然能挖掘到金。那时候的广告,老百姓是不会去分辨的,普遍认为电视上放的不会有错,专家的身份也毋庸置疑。而事实的真相是:其中一位“留美微生态学博士”刘荣生先生,真实身份是南京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家住南京尧化门,与这个专业这个头衔没有任何关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三株”的倒塌与广告的“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二、产品之虚。“三株”到1996达到鼎盛时期,销售额达到了80亿元。也就是这一年,湖南一退休职工由于听信了“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宣传,购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在服用到第八瓶导致死亡,家属将“三株”告到法院,在剩余的两瓶送至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报告称:未检出双歧杆菌等活菌,该检品为不合格制品。“吃死人”一夜之间,将三株推到风口浪尖,由每月的销售数亿元到不足一千万。没有实际产品的支撑,一旦广告的窗户纸被捅破,那企业的倒塌就是自由落体了。
三、组织机构之虚。“三株”说到底还是上阵父子兵。在鼎盛时期看上去,三株的营销铁流浩浩荡荡,实际上却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在三株的4年鼎盛期,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经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因为销售三株产品发了大财、中财、小财。可是作为三株企业,却缺少真正的维护者,始终没有来得及培养起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精神。人生熙熙皆为利来,人生攘攘皆为利往,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最终作鸟兽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