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16-7-28 10:13 编辑
春节后回南京工作,算来又有半年没见着父亲。昨天回了趟老家,父亲的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头发越发的稀疏,近乎没有了。父亲倒也乐观,说可以省去理发的费用。父亲的乐观是一直存在的,他今年65岁,依然在外奔波,劝过他就算活到80岁,也不过十来年的光阴,该享受生活了。父亲对于死亡的话题从不避讳,甚至很乐于与我探讨这样的话题。
父亲的形象
父亲当过兵,给我小时候的印象是爱发火,会动手打人。父亲当时白天上班,晚上还做点副业,补贴家用,现在想想算是难为他了。即便如此,家里的经济依然是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我也算是出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的愿望希望我是个女孩,因为我上面还有个年长两岁的兄弟。据说我的到来,父亲哭了,因为担心养活不起。
而我们兄弟二人还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来添乱,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总是挑年龄大的孩子揍一顿,理由是大的没带好小的。见到哥哥被揍,我就会显得特别的卖乖,一是当时看到哥哥被揍,我心理上感觉赢了他,二是这样的情景下,我稍许温顺些能得到父亲意想不到的赏赐品。
但有一种情况,我是要被独揍的,那就是学习成绩。读小学时,我与哥哥在一所学校,他的成绩好得出奇,而我的成绩却差得离谱。成绩差就算了,关键是我在学校会惹事。每个星期升国旗,都是哥哥作为学校的升旗手,下面站着个犯错误的弟弟。那时候犯错误是要喊家长的。不用等我开口,哥哥回家就会说:“弟弟犯错误了,校长要你去一趟”。此时父亲就会眼睛瞪着我,而我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临。父亲到了学校,校长让父亲深刻领会到什么叫“悲喜两重天”。校长经常会对父亲说,你的大儿子要好好培养,将来肯定出息;小儿子能识字就行了,早点退学弄个事情做做,也算是替家里减轻点负担。那时的我也真心不想读书,但父亲却坚持了,因为他再难,他对读书的事情却是竭力支持的。
在我印象中,父亲打我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哥哥已经去大连读大学。没人能再替我挨打,也是因为犯错与成绩,父亲硬是将一条快胳膊粗的木棍在我后背抽断了,我没吭一声。最后我狠狠地抓住他手中断截的棍子,夺了回来,狠狠地砸在地上。
经历如此“另类”的父爱,我从小在外人面前就表现得特别坚强。即使现在遇到再难的事情,我都能扛过去。
处处能看到父亲的影子
“棍棒教育”对我这样倔强的孩子来说,并没有让我有什么改变,反而更加叛逆。曾经自己非常讨厌这种家长权威下不容质疑的野蛮作风,心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跟他先把道理讲清楚,再将他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并且一定会告诉他为什么错了。
事实上当我自己成为了父亲的时候,却是这样的: “你怎么就考了这点”?我用手指戳着女儿的脑门。 “跟你说多少遍了,给我吃快点”。我拧了女儿的耳朵。 “不许哭,给我忍着”。女儿只能扒拉着米饭往嘴巴里送,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了碗里,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老婆对于我的教育理念非常的费解,而她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得到的依然是孩子争辩与抗争的时候,我只要脸一绷,女儿就乖了。我在讨厌小时候经历的棍棒教育的同时,却无形中给了女儿同样的影响。
当然,父亲也有很多好的性格深深影响着我们,比如他的自信和乐观,看问题的远见,重视与人的交往等等,也有利地引导着我们健康成长。现在才明白,虽然自己清楚地知道父亲的优缺点,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他的影子。语言和行为习惯是在家庭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形成的。
现在回家,我会经常拍着父亲秃光了的脑门说:“让你小时候打我”,然后顺指弹他一个脑瓜子。父亲然后就瞪着眼看我,但眼神中已经没有了威严,剩下的只有和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