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0|回复: 15

[动物] 养虫故事二十:取食茅莓的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秋蝉919 发表于 16-5-9 1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4月17日,和老山敬德、zj2014、江南清风相约去东善桥林场,在茅莓上发现有新叶呈折叠状并枯死,遂剥开观之,视有一乳白色小虫,虫体周围饰以细丝,预计将很快会化蛹,便带回饲养。

发现它时拍照留影如下:
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幼虫2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9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会后约一周时间,4月23日,幼虫化蛹,蛹长度较幼虫明显缩短、仅约5毫米。
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蛹3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9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经过了约2周,5月6日,蛹顺利羽化,小蛾子飞出,刚羽化的蛾子飞行能力极强,因担心打开养虫盒后蛾子逃逸,故当天难以拍摄,等到第二天,蛾子活动性有所减弱,见其停息在养虫盒内的茅莓叶片上休息,轻轻打开盒盖留影于下:

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 2_副本.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100 收起 理由
zj2014 + 50 赞一个!
老山敬德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9 14: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完小蛾,将其放飞,再拍残留的蛹壳如下:
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蛹壳2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9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检视这细小的蛾子,发现其为旋蛾科的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
查阅资料,日本记载该种的寄主植物为蔷薇科草莓、蛇莓等,与我们野外采集的茅莓相近,应视为吻合。
在该蛾子羽化前后,紫金山的蔷薇科叶片上均可拍摄到壮棕麦蛾Dichomeris  hoplocrates成虫,因此室内饲养的成虫发生期与野外也完全一致。
至此,又解决了一个困惑多时的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暖月无边 发表于 16-5-9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很顺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6-5-10 0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原来是它,还是秋蝉老师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幼虫非常机敏。小不意一扭一跳掉地上找不到了。看来麦蛾幼虫喜欢咬断新梢作巢,好像秋蝉老师以前在蓝莓时讲解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6-5-10 1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日鉴上还没有幼虫图呢。我这个再上次同一地点和植物上拍的是一样的吗,颜色差异很大。 R0055993.jpg

R0055994.jpg

R005599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10 1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6-5-10 09:18
哈哈,原来是它,还是秋蝉老师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幼虫非常机敏。小不意一扭一跳掉地上找不到了。看 ...

幼虫这种一扭一跳的动作特征在螟蛾科、夜蛾科是没见过的,起先我从幼虫的叠叶特征曾怀疑过卷蛾科,但细细想来,卷蛾科的幼虫也没有如此习性。

以前见过这种一扭一跳就落地摆脱了虫苞的唯有甘薯麦蛾的幼虫,甘薯麦蛾与壮棕麦蛾都是同一个科——旋蛾科(麦蛾科)Gelechiidae的,这么说来这个科的幼虫从动作特征上看有相似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秋蝉919 发表于 16-5-10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6-5-10 10:00
这个日鉴上还没有幼虫图呢。我这个再上次同一地点和植物上拍的是一样的吗,颜色差异很大。


颜色差异大估计是幼虫不同生育阶段的原因。我一楼拍摄的照片上幼虫两头尖削,体驱中间的脂肪体开始堆积,体表色素开始褪去,个人认为已到预蛹阶段,敬德兄后来跟帖的照片体色发黑、背线和亚背线颜色较深,个人认为是末龄幼虫阶段。

敬德老师照片上幼虫头部也是黑色、有光泽,关键是放大你的照片后看背中线两侧的毛瘤特征,每个体节四个毛瘤,前两个靠近背中线、后两个偏向两侧,四个毛瘤组成标准的梯形,这个和我拍摄的预蛹一致,因此我认为:你后来跟帖的幼虫同样是壮棕麦蛾。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5-5 06: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