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16-4-15 20:34 编辑
惠济寺山门
虽然未见惠济寺,其寺之古老,树之神奇已屡有耳闻。一直无缘得见,亦不求见,总怕是“见面不如闻名”。日前为老山新28景获奖图片作注,其中一图正是惠济寺,时值隆冬,雪花纷飞,古银杏木叶脱尽,主干分支空中张扬,恰如苍龙腾飞。思及此树为南朝昭明太子手植,至今已历千五百年寒暑,堪称神树。因与舒嬿私聊,遗憾未得睹其雄姿,不能亲身感染气氛。谁知机会说来就来,竟在三月初三上巳节得以瞻礼,喜出望外。报人杨君亦是首度参观,愉悦同行。 古惠济寺在老山汤泉镇,此地以温泉著称,地气利木,苗木种植业蓬勃兴盛。惠济寺始建于南朝,原名汤泉禅院。寺中最为人称道者,即三棵古银杏,亦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银杏树。三树俱有名号:一名“撑天覆地”,其主干粗硕挺拔,树高24.7米,树冠擎天,乳枝倒悬,浓荫匝地,气势磅礴;一名“千年垂乳”,老干所生气根,如石钟乳般悬垂而下,形态各异,相映成趣;一名“雷击复苏”,此树曾遭雷击劈去一半,劫后余生,缓缓复苏,如今伤口渐有合围之势。
撑天覆地
千年垂乳
雷击复苏
草圣诗碑
“撑天覆地”在寺西独占一方,“千年垂乳”与“雷击复苏”夹道相望,二树之南便是延寿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形制简朴肃穆。殿东不远处有一大型建筑正在建设,不知是否未来大殿。惠济寺曾经规模宏大,有“跑马关山门”之谓,清中晚期毁于兵火,仅剩古树、古井、础石、碑刻等物,而今亦如“雷击复苏”,渐渐兴盛。
银杏夹道
延寿宝殿
观赏银杏,三秋最佳,满目灿然,遍地金黄。目下春末,银杏绿叶始发,不足称道,然惠济寺银杏虽年老寿高,生命力却远超同类,已然枝繁叶茂,遍身盈绿,连树梢也嫩叶婆娑,好似返老还童,生意盎然。果然树老成神,令人心生敬畏。树旁立有一碑,乃草圣林散之先生为银杏树所写长诗《古银杏行》。 敬德先生在老山工作数十年,对惠济寺十分熟悉。他道二十年前这里还相当简陋,也没什么景观绿化,更彰显古树身姿伟岸。不过如今古树长势却较从前为好,因为树周围起护栏,常人轻易无法靠近,对树的破坏也少很多,树上新枝益发增多,几乎要将主干掩藏了。
古树新姿
都说惠济寺银杏有一奇,果实无心。请教敬德先生,答曰确实无心。究其缘故,实因树龄太长。无心之白果,滋味自是不同一般,因此各地有来求枝嫁接,寺中亦多有栽培。饮水不忘掘井人,睹其木,思其人,遥想南朝旧事。杨君是六朝通,满腹历史与掌故,一路尽说些奇闻逸事。 六朝纷乱,人生朝不保夕,自然有性情奔放、违礼背俗者;有隐居避祸、潜心修行者;有高蹈激越、妄想功名者……而那时最普遍之行为,却是礼佛建寺,其目的或自知罪孽深重以求赎罪;或明知今生无望,图来世之可期。一时之间,王侯公卿、后妃公主皆施钱舍宅,大兴伽蓝,以至于三步一寺,五步一庙,现如今南京城中诸多地名如永庆巷、能仁里等,俱来源于当时寺庙之名。 自古名山僧占多,老山风景秀美,山势峻伟,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且守南北之要冲,群山之中深藏众多名刹古寺,这片神奇之地,确实值得一游再游。 三月三行修禊事,少不得附庸风雅,何况是日风暖天清,草碧花妍,沐春风,濯圣水,拜神树,祈福消灾。虽无饮者之量,亦无诗人之才,仍是口占一首,聊以应景:
春日熙熙上春台,三月三日祓禊来。 嬉水游山礼佛寺,和风轻云洗心怀。
投以木瓜,报之海棠 此花名为木瓜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