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693346375 于 16-3-25 09:45 编辑
这是最近和参加了一次培训,与同行交流后对我们设备人的一些总结和看法。与大家分享下。 1、不想干
设备维修的复杂性使很多企业没有好的激励办法,人员多处于干“良心活”。能干的累死,收入却差不多,于是,慢慢能干的也不干了。对技术工种的激励就必须把组织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个人目标,让大家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才会产生动力,并且要把能干不能干的区分开来,大家才会努力,这里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责任清晰,目标明确。
2、不愿学
干设备和当大夫一样,停止了学习就停止了进步,但很多维修人员不愿主动学习,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这一方面与绩效激励的导向有关,没有营造一种水平高的收入高的机制;另一方面与日常的培训有关。设备维修不可能整天进行理论培训,但对于设备故障特别是典型故障的深入透彻分析还是一个很好的教材,配合以定期的技能比武,设障考试等会有不错的效果。
3、不抓保养
很多故障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第一个首先反映在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如声音、振等,而这些操作工最容易发现,所以倡导全员参与的隐患报告十分重要,它可以将大量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多故障发生后,回头分析会发现大量的故障跟基础保养有关,正所谓“松一颗螺丝断一根梁,抽一块砖头倒一堵墙”。所以,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是突破瓶颈的基础。
4、不抓落地
大家都在寻求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到处参加各类培训,今天这个理念,明天那个模式,其实看看都差不多。关键在于落实!很多企业看到设备管理中的目视化搞得像模像样,但仔细一看,根本就不用。因为“运动需要”“上级安排”不得不做些目视化工作,做完就做完了,仪表明显的报警没人管没人问,这就是差距。其实,管理不需要复杂,关键在落实!不能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5、不做预案
很多维修人员甚至管理干部,一天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等待灾难的发生”,设备坏了冲上去,修好了万事大吉,平日不去研究设备一旦坏了怎么应对,哪些设备容易出问题,结果问题越来越多,工作也就越来越忙。
6、就事论事
回顾发生过的故障你会发现,大量的故障在重复!原因是“三不放过”成了交作业,没有真正从根源上分析断根。当同样的故障不断重复时,当同一个部位反复发生故障时,当同一个部件总是损坏时,你就要研究他们背后的原因,就要考虑改良维修,包括一些防护措施的运用。
7、作茧自缚
维修人员经常犯一个毛病就是“糊弄”,接临时线乱接,换个继电器不固定,打开配柜里面麻花一样;设备报警就短接……最终引发大事故,所以,“糊弄”就是“制造麻烦”!设备管理要从细节开始,要靠点点滴滴细节的积累。
8、管理脱节
同样的还有设备维修与设备采购关系也是一样,很多企业设备采购像“击鼓传花”一样,技术与商务割裂,结果买的设备看起来便宜,看起来花哨,实际运行成本很高(如能耗、不良率),还有的一边买一边改等等,这都是管理脱节的表现,我们强调的是目标导向,不允许围绕责任干工作!
9、固步自封
有的设备部门领导抱着一种排外的心态,人家好的做法在他看来就是“在我们这里行不通”“你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干不会有错”“你不懂,你是个外行”等等,许多创新的环节被忽视,甚至领导安排下来也机械的执行,不懂得变通转化。领导只是给出了方向,具体怎么实现还要靠专业的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