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2012-11-09
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的本土蜜蜂,300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广泛饲养。但近100多年以来,随着西方蜜蜂的大量引入和饲养,中华蜜蜂的生存逐渐受到威胁,现在已经濒临灭绝。西方蜜蜂为什么能对中华蜜蜂造成如此致命的威胁?中华蜜蜂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2012年5月的一个上午,苍翠的群山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漫山颀长的林木和它们的影子一起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是个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好日子,我跟驾驶电瓶车的神农架养蜂人项斌,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关门山景区的中华蜜蜂园出发,来到关门山一个叫老八队的地方。
新修的旅游公路缓缓爬升到这里,与一条已经废弃的林场运输木材的石子路相连。在公路尽头,项斌停下车,凝神四处观望着,寻找着神农架野生中华蜜蜂群中的侦察蜂。侦察蜂是蜂群中专门负责寻找营巢地点的工蜂,它们侦察到适合筑巢的地点,就会把群蜂带过来建设新的家园。找到侦察蜂,是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第一步。
这是我第二次来神农架。一个月前我在神农架游玩时,意外发现在关门山景区靠近旅游公路的一片光秃秃的山崖上,竟然悬挂着密密麻麻的方形小木箱,远远看去像是许多小型的悬棺,它们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以为这是大武陵山区流行的专为夭亡孩童准备的特殊丧葬习俗,询问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关门山中华蜜蜂园架设在山崖上的蜂箱。
提起养蜂,我脑海中跳出来的场景,就是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嗡嗡飞舞的蜜蜂仿佛海浪溅起的无数金黄色水沫,花海边的田野上整齐地摆放着几百个蜂箱,两三个头戴纱帽的养蜂人在蜂箱群中忙碌着,花谢后,几百箱蜜蜂就被装上卡车,沿着公路,从海南岛到新疆,从江南到内蒙古牧场,长途奔驰,追赶花期。而在这里,他们为什么要把蜂箱悬在高耸的山崖上呢?环顾四周,这里除了公路边有一些映山红和高山杜鹃正在盛开,并没有大片正值花期的蜜源植物。没有花蜜可采,这么多箱蜜蜂如何在这儿生存呢?
中华蜜蜂园的负责人就是项斌。他告诉我,关门山中华蜜蜂园是神农架国家级中蜂保护区和神农架旅游集团联合成立的一个专门保护和养殖中华蜜蜂的机构。中华蜜蜂习惯在崖壁上、密林里、山洞中营巢,除了专业养蜂人,大部分人对中华蜜蜂并不了解。为了提高对中华蜜蜂的关注度,推广保护中华蜜蜂,中华蜜蜂园在他的建议下把蜂箱挂在了高高的悬崖上。此举果然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关注。
什么是中华蜜蜂?神农架养殖的中华蜜蜂究竟有什么特点?
项斌告诉我,再等一个月就是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季节,那时我再来,就会知道答案了。于是一个月后我专程赶了过来。
在中国养殖了3000年的本土蜜蜂,近100年却遭遇了生存危机
神农架的中华蜜蜂分布在海拔600到2500米的区域,老八队的海拔高度是1000多米,正在分布区域内,而且此处临近水源,方便蜜蜂取水,还有避风的土崖,适合野生中华蜜蜂营巢。前两个收蜂季节,小项曾在这里收过五六箱野蜂。
小项忽然指点着一只飞舞的蜜蜂:“看,这是一只野生中华蜜蜂的侦察蜂,看来今年又有戏啦!”他回到车上搬下专门用于收捕野蜂的空蜂箱,放在崖下那只侦察蜂不断飞舞盘旋的地方。他又提来招蜂的饵料罐子,放在蜂箱前,在饵料罐下点起户外用的简易炉。不一会儿,一股浓郁的蜜香弥散开来,更多的侦察蜂不知从哪儿飞来,绕着蜂箱上上下下飞舞。
小项告诉我,那种在大片油菜花田里采蜜的,是从国外引进的意大利蜂,而他们在神农架养殖的中华蜜蜂,就是人们常说的土蜂。中华蜜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地方蜂种,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中华蜜蜂分为华南型、华中型、云贵高原型、华北型和东北型5个生态类型,神农架的中华蜜蜂属华中型。
意大利蜂善于采集花期持续时间长、生长面积大的植物,南北方的开花植物一年四季不尽相同,轮换着成为意大利蜂的“大宗蜜粉源”,意大利蜂也十分适合追逐各种花期、转场饲养。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有少数零星蜜源植物开花,它们便能采集,维持蜂群的正常繁殖,但在同样的情况下,意大利蜜蜂的蜂群就需要补充饲喂,否则就会处于饥饿状态。因此中华蜜蜂非常适合定地饲养。神农架的春夏季节,在浓绿的色调里隐藏着无数的小草小花,这也是中华蜜蜂园周围看似没有开花的蜜源植物,中华蜜蜂却能生存并产蜜的原因。
世界上现存蜜蜂有9个种类:黑小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东方蜜蜂、西方蜜蜂。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简称中蜂。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在100多年以前,西方蜜蜂尚未引入中国,中蜂是中国各地唯一饲养的蜂种,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中蜂分布。中国养殖中蜂的历史己近3000年,著名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史》的作者周尧教授,从对甲骨文的研究结果推断,古人在殷商时代就已开始养殖中蜂。
…………
(撰文/胡彦鸿 摄影/李风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
相片1----6月是养蜂人项斌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察看崖壁上的新蜂箱里是不是有中蜂群前来“入住”。中蜂白天忙于采蜜,晚上的攻击性大大降低。不过为了避免遭到中蜂的攻击,项斌和徒弟在察看新蜂箱时,还是点燃了中蜂不喜欢的艾叶。
相片2----大树上营造新巢的野生中蜂。每年7月,都是中蜂分巢最集中的时候,老蜂王会带领一批蜜蜂离开老蜂巢,建造新的家园。这是一窝刚离开老蜂巢的野生中蜂,由于没有及时收捕,它们已经开始在大树上筑新巢了。
相片3----齐心合力“请”野蜂。把野生中蜂“请进”蜂箱,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工作。大部分野蜂都被养蜂人智取进人工蜂巢了,但有一些“顽固分子”十分不愿意离开心仪的大树,几个养蜂人不得不用树枝齐心合力把它们“请”下来。这窝野蜂大约有5000多只,属于强群,蜂巢近3公斤重。
相片4----点燃艾叶是“请”蜂出巢的最好办法。给野生中蜂割蜜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由于中蜂十分护巢,割蜜时十分不容易驱赶。好在它们不喜欢艾叶的气味,点燃艾叶就可以让它们暂时离开“家”,便于割蜜。点燃艾叶熏走中蜂,是养蜂人项斌的祖传秘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