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下寒潭 于 15-12-5 12:50 编辑
昨日去栖霞一游,回来发微信后,有国外的朋友问:为何说好梦不复,应该年年常梦才对。回他:因今冬寒流深彻,许多枫叶未及转红便败落了,草木一秋,为它怜惜,故说“一岁好梦不复”。 当日在栖霞古寺大殿前举行《栖霞故事》首发式,隆相方丈因故未出席,监院谛如法师上座。法师一露面,台下私语阵阵:呀,这个法师长的真好!……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家呢?……这个法师叫什么?……俗世惯以相貌取人,我也是无奈了。 会后用餐,栖霞寺的斋饭味道一向很好。席间育邦主编问我:你知道某地某僧团领袖还俗的事么?我摇头。据说那位和尚长相帅过谛如,也是少年出家,不知怎么忽然还俗了。旁人猜测,左不过是情事。我说:或许他是来度什么人的,高僧还俗之例,古今中外皆有,不足为奇。邦主点头,没有经历红尘而求解脱,就像没有富过的人得意自己耐得住穷一样不具说服力。竞舟说:尘缘未了,还了便是。有人赞叹:高僧为情还俗,也是一段佳话;有人不屑,此举前功尽弃;亦有人疑惑,他人在庙中,怎么就结了尘缘?其实惑不难解,寺庙里从来不少红尘男女,况且能常接近方丈高僧的,又岂是普通人物。不禁想起栖霞寺法堂外萧娴的题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有些事,天注定,人难绝。 午后登山赏红叶。栖霞之名盛传久矣,无奈今年盛景难再,红枫稀疏不成气象,但七八文友结伴上山,边走边聊倒也惬意。其中一位叫顾前的,从前颇有恶名,因其嗜酒,醉后好胡言乱语令人厌烦。数年前友人请客,事前特意关照我:今天顾前也来,你不要理会他,他若有言语不当冒犯你时请看我的面子多多包涵。接二连三有人关照我,我便留了心,却也没见他有什么疯魔形状。今日同行,我便问他何以恶名在外。不想他坦然相告:从前确有胡说的毛病,这几年学习佛经,改了许多。我闻言肃然起敬,就此有了话题,各谈学佛心得。他说韩东吃了二十年的安眠药,因为打坐百病皆消。敬德先生也说打坐有诸多好处,这打坐很值得坚持。 下山,回家。虽然红叶不茂,到底是名山名寺,风景颇有可观,便拣几张相片发了微信,不想这微信竟惹恼了一人。他发来两张相片,也是红叶,又说:今天我也在栖霞,你来了怎不找我?我这才想起年初他确曾对我说过:来栖霞就找我。没想到他这样认真。毕竟我们经历了太多场面客套:认识你很高兴,多交流,多联系,下次来找我……这种话耳朵都听出茧来,有几人当真呢。说实话,新书首发式活动早几天就通知了,我一点没想起有个朋友在栖霞。想想自己确实有失,便回他:对不起,下次去一定找你。以为这样就完了,谁知,晚上他竟打来了电话,这是非常反常的事。他说: “我打电话是要批评你……”我赶紧截住他,“对不起啦兄弟,我知错了,我想了好久,是你触动我注意到自己这些年来积养的习气:人情淡泊,”他打断我:“不,你不是人情淡泊,你是重情重义的人。”我说:“一个人生活久了,难免不爱与人交往,原谅我吧。”接下去他的话却让我一惊,他语调有些颤抖地说:“姐,我就要脱下这身军装了,你不安慰我吗……”军改力度大贯彻快果非虚言,不禁为他伤感,虽然交流不多,但我知道他是诚恳积极的军人,军人对军队的感情有多深多重,只有他们自己最懂。我劝他:“换个环境生活未必是坏事,你一向优秀要求进步,到了地方也会做出成绩。”“如果我转业了,去了别的地方,你去那里的时候会来看我吗?”“我会,我会。”我一面答他,一面强迫自己记住,这不是客套,这是承诺,说了就要做到。 高僧脱下袈裟,军人脱下军装,有一天人生走到尽头,人人要脱下这身皮囊,一切是结束亦是开始,不生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