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4|回复: 22

[其他] [最美老山扬子系列专稿一]神奇“龙洞”,可以容纳上千人(微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追花夺蜜 发表于 15-11-11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香婆 于 15-11-11 15:14 编辑

最美老山”系列活动——山篇
神奇“龙洞”,可以容纳上千人
      


“最美老山活动”报名火爆异常,跟随专家来看看山中美景

       知道为什么叫“老山”吗?知道“龙洞”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吗?明年是老山林场成立100周年,今年,“最美老山”活动已开展两期,每次名额一放出,在网上瞬间被“秒杀”。参加过的市民纷纷点赞:原来老山藏着这么多宝啊,真是不虚此行。
你以为老山只有珍珠泉吗?不。几位动植物生态专家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活动,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来看看这神秘又幽美的山里风光。

市民建议多扩大宣传

       今年夏天,老山景区管理办公室、老山药业和扬子晚报三方携手,开展了“最美老山资源调查暨老山新28景征集系列活动”。
       启动仪式在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当天,200多名网上抢票成功的幸运儿,在各路网络生态科普“大伽”的带领下,走进深邃的老山,看美景、认植物、辨昆虫、观鸟类,一路兴趣盎然,到日渐西沉,暮色笼罩,大家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家的路,临别时不少人建议:希望老山能多多扩大宣传和科普。“其实这次活动,目的就是激发老百姓走进老山、了解老山、宣传老山”,老山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作为第十三个国家级新区,如何发挥好后发优势,只有在‘新区与生态同建’的时代理念追求下,才能实现古都的超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了10月,第二次珍珠泉公园大型活动,报名更加火爆异常,不到一天名额全部报满。
              
           
         “老山”名称从何而来

       “老山”这个名字大家都叫惯了,但如果问大家,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答不上来。
       老山生态论坛的总版主“老山敬德”告诉我们,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的山都叫“老山”。“老”字,在甲骨文中是对有地位、有贡献、年长大臣的一种敬称。在土话里,“老”就是“大”,古人把“大山”称为“老山”,是表达对大山的敬畏。多个地方叫老山,都是说明了当时人对自然界的恭敬。
老山在南京山中地位显赫,绝对算得上是“掌门人”。
        按照我国现行地貌划分标准,500米以上1000米以下为低山,那么南京“全军覆没”。但是退一步,如果按照东部地区传统的分类标准,300米以上的为低山,那么南京总共有15座山,老山地区就有10座,占了南京2/3的江山。不仅门下“出类拔萃的弟子”众多,而且有老有少。
       老山位于大别山余脉和天目山余脉交汇处,如果算算他的年龄,已有8.4亿岁,历经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年龄最长的是“龙洞”所在地的西北部高地,最年轻的在东北部。西部的星甸是老山入门最早的“弟子”。

老山晨晖——老山听雨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追花夺蜜 发表于 15-11-11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追花夺蜜 于 15-11-11 08:46 编辑


“龙洞”有个优美的传说

      曾经在林场工作多年的领导“老山不老”介绍说:老山有“十峰九湖六泉五洞”,即便春风得意、马蹄轻快,一天也看不尽这么多美景。所以今天只介绍一处:“龙洞山”。这里是老山的最高峰,海拔442米,在南京高山中排“老二”。有三大特色:1、西南坡是声名远播的“龙洞”;2、附近有南京唯一现存的植物“书带蕨”;3、山顶上还有一株树王“南京椴”。
      闲话收起,言归正传。
      我们跟随生态专家,沿着蜿蜒崎岖的小道一路攀登,脚下有很多被磨光的圆石。大概走了两三里的样子,正在气喘吁吁时,拐弯穿过一片柏树林,猛一抬头,突兀的山岩突然耸立在眼前,中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口,看上去像张开的大嘴。
      洞口有遒劲的大树、细长的枝干,各种杂木交错。洞大约高10米,宽50米。洞上方有块峭立的奇石,鬼斧神工,像造型精美的龙首。再往前走近,洞大概深40米,左边倾斜而下,右边又有一个岔洞,深大概30米。里面容纳上千人肯定没有问题。

龙洞探幽——老山听雨 摄


      “龙洞”有个优美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这里是天地的通道,凡人和仙界的关口。龙王经常巡视此处,接受贡祭。山下有个地主,看上了佃户漂亮的女儿。于是逼死佃户,把女孩强行拖回家中。但倔强的女孩宁死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地主还不解恨,把奄奄一息的她抛进了湖中。女孩在湖底被一仙人救起,化身成鲤鱼,从此苦练升天的功夫。几年以后,她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跳进了龙洞,转眼化成了一条龙。她发大水淹了地主家,终于报了深仇。
      但她这样做,没有得到龙王批准。龙王大怒,罚她永世住在这个洞里,不允进入仙境。“小龙女”并不沮丧,呼风唤雨造福当地百姓,百姓们年年洞口祷告。龙王怕事情闹大,关闭了这个天地通道,“小龙女”也不知所踪。传说已飘渺久远,但据称这个洞以前与江水相通,确实有人进了洞以后失踪,所以附近的寺庙和尚封了里面的一个岔洞。
       我们看到,石壁上有绿意莹莹的苔藓,迎着光还能看到白色水滴从洞顶垂落,滴水的声音更显得深山的幽静和空旷。据说在春夏时候,云雾在洞口缭绕,若隐若现,真像龙洞仙境。宋代的秦少游也曾经到此一游,并且留下了一首诗《游龙洞山》,最后两句是:“更欲杖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大致意思是:在这里停留了片刻,甚至怀疑人间已经过去千年了。
        在“老山敬德”的指点下,我们几经曲折,终于在山顶乱石丛中找到了野生“南京椴”树王,50公分的粗壮树干一分为三,直冲山顶。树冠婆娑,就像华盖覆盖在洞口。
       “老山敬德”介绍:在高等植物中以南京命名的植物,大概也只有“南京椴”了。想不到,在高山之巅、乱石堆中隐藏着这么大的一棵南京椴,真赞叹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南京椴”树大根深,那么龙洞通往长江的传说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没有洞穴水汽的滋养,山顶只能长些低矮的灌丛,哪来这株椴树王。
       在中山植物园刘兴剑研究员的指点下,我们见识了洞壁上一条条形似书签带子的蕨类植物,刘老师告诉我们:“书带蕨非常稀有,因为它娇贵,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这里恰恰能满足它的所有要求:冬天从洞口散发的热气,帮它抵御严寒;夏季从洞底吹上来的凉风形成雾气,让它获取水分”。
       看来“龙洞观云”的小气候,造就了南京独有的溶洞植物景观——“书带滴翠”。

狮子岭兜率寺——老山听雨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追花夺蜜 发表于 15-11-11 08: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 记
       唐朝的郏滂曾写过一首诗《晋王城》:“隋收建邺临江渚,东望金陵筑此城。正与石头为对岸,从兹一统六朝平”。我们站在龙洞的山顶,远望烟波浩淼的长江,奔流东去;近看夕阳下的龙井湖,波光迷离。老山的美景,无不散发着特有的魅力,让人遐想联翩。
      出神间,听得身边“老山听雨”的叹息,他是浦口区摄协的主席,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山人,他的镜头里,有着老山的万千世界,他告诉我们说:“可惜啊,有些奇特景观正在消失,老山曾有小堰口报时泉,是六泉之一,每天到中午12点半,突然会有一股白雾喷出,然后流淌出涓涓泉水,许多年来,从不失约。后来由于开矿,就消失了。对面山头的天井洞,以前还有几千只蝙蝠翻飞,近年来也见不到了。”
       晚风吹过,下山的路很快,龙洞渐渐远去,林荫间夕阳如画,伴随着脚下落叶的蟋嗦声,愉悦惬意。
       我们都默默在念:期待着下一期老山的探寻活动。
                                                                                                                                                                            记者  杨民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丁丁 发表于 15-11-11 09: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已经上报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暖月无边 发表于 15-11-11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龙洞的人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老山 发表于 15-11-11 1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龙洞知道的人多了 我还下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云港陶 发表于 15-11-11 1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去游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发表于 15-11-11 12: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去过,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知梅的懂梅的美 发表于 15-11-11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心灵 发表于 15-11-11 14: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得知老山名字的由来,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4-3 10: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