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舒嬿 于 15-11-8 20:29 编辑
10月31日,秋日暖暖的阳光穿透树林,几只山鹰在空中盘旋。扬子晚报记者和浦口摄影家协会会员、林业专家等人10多人,在老山药业总经理李晓栋的带领下,一路走过兜率寺、龙洞、隆兴寺、石林等美景,沿着弯曲的山道环绕老山中西部一圈。偷得大半天的闲暇,在云雾飘渺的山林里,踏寻世外古道,远离都市的喧嚣,洗去尘世的烦扰。
兜率寺已有300多年历史
兜率寺并不大,看上去也不是金碧辉煌、巍峨耸立,但普普通通的几间庙宇,和周围的深山密林融为一体。悠悠的诵经声传来,更让人感到幽静空灵。兜率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他的创始人是明清之际的一代高僧郑继蕃。前身叫狮子岭道场,为什么叫狮子岭呢?相传地藏菩萨在这里讲道一夜,身后有块石头听了很久,似乎受到感化,有了灵性,从地下突起,看上去就像一头狮子。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兜率寺鼎盛的时候,寺里有常住的僧侣40多人。据说寺里曾挂一副对联。
上联是:世间重任实难挑,狮子林中,也好息肩聊倚石;
下联是:天下长途不易走,兜率寺里,何妨歇脚漫斟茶。
意思是:肩上的重担、脚下的坎坷,到这里来不妨倚靠在石边休息一会,喝杯清茶,把一切都暂时放下。道场到了清光绪年间改建为寺,但是没有围墙、山门、大殿,只有藏经楼,纯粹的“素颜”见人,在全国寺庙中也不多见。后来几经毁坏。到了1978年以后,兜率寺得以复建,斋室大殿、三圣殿相继落成。和其他寺庙相比,依然朴素简洁,如岁月洗尽铅华。
上面这副对联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来到寺前,中门正上方是寺名“狮子岭兜率寺”,两侧石柱有另一副对联。
上联是:狮吼震雷音,远播尘寰,闻声顿醒千生梦。
下联是:慈容开笑口,普滋含识,靓面全消旷劫愁。
这是已故住持圆霖大师的真迹。和上一首对联有相似之处,也是惊回千里梦、销尽万古愁的意思。寺名“兜率”,这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生喜乐知足之心”。不用太多的言语,当你走进这清静的寺中,心中的吵杂自会随风远去,知足常乐的感触油然而起。
龙洞传说有龙游过此洞
过了兜率寺,我们又向龙洞进发。老山有许多石灰岩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喀斯特溶洞,龙洞最为壮观。 爬过大约两三里崎岖的山路,我们正在气喘吁吁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一个巨大的山洞,似乎张开大嘴。洞的上方有一块奇石峭立,好像龙首,让人惊奇。
传说龙洞与长江相通,曾经有一条恶龙常从江里面游过此洞,出来祸害百姓。当地人受不了,就向洞中投进木柴焚烧,终于把恶龙吓跑了,逃回江中。但这条恶龙不死心,几天后又回来了,于是老百姓投石封洞,堵住恶龙来路,大伙终于安居乐业。因为与龙相关,所以取名为龙洞。在春夏时候,云雾在洞口缭绕,若隐若现,真像龙洞仙境。
我站在龙洞口向里望,黑漆漆的,似乎难以见底,但好奇很快就战胜了恐惧。很多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向下走,突然有什么东西砸到头上,原来顶壁有水珠一滴滴地往下落,阴森森之余似乎有了一点灵动和生机。环顾四壁,岩石如斧劈刀削一般整齐,十分壮观。再往下走,下面的空间还真大,容纳上千人没有问题。在下面逗留一圈,顿觉别有洞天,似乎来到另一个世界。
宋朝秦少游到这里游玩时曾经留下一首诗:更欲杖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里面有神仙的典故,大致意思是:在这里停留了片刻,就担心人间已经过去千年了。
龙洞还有一个奇特之外,就是在龙洞的上方,有一棵“南京椴”。植物中以“南京”命名的极少,这种树与佛文化有关,在《中华本草》中被称为“菩提树”。其实两种树只是枝叶相似,都属于乔木,我国很多的寺庙附近种植的菩提树都是南京椴。南京椴在紫金山、牛首山有一些分布,为什么孤零零地跑到这里生长,是鸟衔着种子来的吗?还是风吹过来的,让人无限的遐想。
龙洞旁有条小路,我们曲折爬到洞顶。站到高处,顿觉视野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丛林河流,一望无边,老山美景,尽收眼底。风吹来隐隐的松涛声,似乎在耳边,转眼又飘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