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下寒潭 于 15-11-2 19:46 编辑
久闻老山龙洞之奇,而余未曾亲履其境,深以为憾也。今得机缘,与一干学者专家、摄影高手同游老山,近兰若、观佛光、登山岭、探龙洞,遗憾尽扫,欢乐倍增。 是日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时逢周末,恰是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又值西方万圣节,兜率寺前香客络绎,山水之间游人往还。举目张望,山鹰翱于碧空;行走道中,笙簧响在林间。目下序属深秋,枫香欲红,银杏微黄,斑斓之色初见端倪,不经寒流不现辉煌,层林尽染指日可待。 此番出游,同行皆良师益友,一路谈经论典,宣说掌故,细心介绍,辨识生物,令人增长见闻,获益良多。亲近德者,可正意念;亲近智者,可增知识;亲近专家,可拓思维。半日之间收获如下:黄檀者,又名不知春,因其质密性坚,常为人仿作紫檀以牟利;益母草者,自婴儿肥脱胎亭亭玉立,一年二年形象殊异,令人惊诧;苎麻之纤维可制衣,所谓“麻衣胜雪”之麻衣即是;臭椿皮蛾之蛹伪装高超,质色随境而变,其分解重构手段之妙堪称建筑大师;高粱泡果实累累,观之美艳,食之酸甜。林野之趣诚多矣哉! 午后登龙洞山,攀至山顶即见龙洞。龙洞之名由来已久,或曰久远之前洞中有大蛇,乡人崇敬信以为龙;或曰春夏之际,洞口常见云雾出没,好似神龙之吐纳运息。传说邈远不知究竟,而龙洞神异确乎可见。其洞口状似咽喉,青苔密布,蕨类丛生,其中细叶飘摇貌若兰草者,便是书带蕨,为老山所独有,仅生于龙洞洞口,以阴阴交会之水汽为滋养,仙草纤纤,不染尘埃,虽时殊世异,犹存史前迹象。 龙洞内部空间高敞,光线幽暗,气氛森然。洞厅左右分出岔道,其下深不可测,传说裂隙下达山根,水汽与长江相接,早年有探险者失踪于左道,故后来左道封闭。洞内巨石错置排列,如壁如柱,如兽如幕,表面多附苔藓,绿意莹莹。洞顶悬石如钟似箭,形势险危,肃穆中有滴水之声,时疾时徐,迎光可见白色水滴自洞顶垂落,如珠如雨。出得洞来,见上方一石突兀耸立,原来正是龙头。神龙或已去,仙家可再来?古之神人穴居洞处,吸露餐英,今日吾等闲情高张,来此探神秘、摄影像、察植被,老友新朋嬉笑山林,岂非一日神仙乎?
行走山林
认识朴树
登龙洞山回望天井湖
接近龙洞
悲惨,刚才误操作,没法上传龙洞图片了,只好等下回来补吧。
转角见龙洞
李总与刘老师在洞口勘查
龙洞大厅
曾是恐龙食粮
气质高贵的书带蕨
洞中观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