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93346375 于 15-10-17 20:49 编辑
珍珠泉离家很近,无非就是个“L”型的马路而已。单位的公益活动正好开到了珍珠泉,没有不去的理由,关键是可以扛旗帜,领着一堆人马向万米长城行进,稍微有点想像力,再假想成某个年代,那感觉倍儿爽! 大妈级人物居然在扫“微信”,我服了! 我们“昆虫组”,一行30人,从队形来看,有点像昆虫纲。我只是头部触角,用来探路与辨别方向。重点是头部的复眼、单眼、口器是我们昆虫组专家“秋蝉”、“老山敬德”、“碧玉龙”三人担当,他们的造诣很深,都是由他们发现昆虫,并解说昆虫。说出来的知识就像我们从数据库里拷贝数据,我只有记不住的份。小组里的成员组成了胸部,体力好的男同志,是前胸,差点的是中胸,女性同胞们干脆就是后胸了。有的家庭带了小朋友,在队伍的中间位置两侧来回折返跑,像极了昆虫的腿。 小组的领队与游戏互动的两位美女工作人员,成了昆虫的翅膀,翅膀扇动的频率与幅度反映着这个队伍的热情高度值。 这棵树前,大家驻足了好久,由于要引路,所以我没机会听清楚大家在讨论着什么?感觉有点像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探讨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最终这两位专家形成了结论:人生之路,得朝上走!(蓝色外套的是蝴蝶专家“碧玉龙”,大三的学生) 看看我们的“秋蝉”老师是如何形象地解说昆虫的吧?敬业精神与最近网上比较“火”的荷兰生物女老师有得一拼! 这个环节有奖竞答的奖品达到了双倍,但还是没人能回答出“秋蝉”老师的提问:这个到底是什么昆虫的杰作?答案居然是螳螂,可以用来入药,用以治疗小孩尿床。我关注图中,一直举着相机的这位仁兄,他一路上几乎不说话,但我感觉出此人非同一般,也有可能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仁兄:若有机会看到这,请你冒个泡。 大家都在找,有找门道的,但也有找热闹的。  仁者出游,攀高峰,谈儒雅。如今为了便民,更为了创收,建了索道。绳子上的人们,你们可知道,知识是需要沉淀的,你们在上面看的是风景,我们在下面学的是知识。 最后留个小小的“私心”:虽然我知道她的心思不在这条道上,她更想去看动物表演与骑马。但还是举了一上午的旗帜,与我寸步不离,值得表扬一下,来张特写! 活动结束的路上,她问我:既然你们发现了有些昆虫都是害虫,为什么不当场弄死它们呢?我们老师说:发现害虫应该消灭它们,其实在你们走远一点,我都偷偷把它们给踩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