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据了解,前不久中国食用菌协会对20个“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区)”予以表彰,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泗阳县榜上有名,这也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几年时间,泗阳县年产食用菌达16万吨,总产值超10亿元,这让前来观摩学习的人们啧啧称奇。县委书记李荣锦道出其中奥秘:“‘菌事联盟’是我们泗阳县食用菌产业向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助推器’,也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地。”
从“地棚式”到“工厂化”
食用菌是泗阳县的传统产业,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种植的主体都是分散的农户,以地棚顺季节种植为主。随着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模式的兴起,泗阳县意识到,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产量低,风险大,必须要建立一个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共存的现代“菌事联盟”。
思路既定,泗阳县立即引进了砖混结构立体菇房栽培技术,进行立体菇房双孢菇栽培示范推广,逐步形成了以爱园镇、王集镇、众兴镇、裴圩镇为中心的食用菌高效生产产业带。
做大做强“菌事联盟”,既需要内部产业整合,更需要外部力量联合。泗阳县于2009年底启动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食用菌产业园,展开一系列农业招商活动,并对进入园区的企业给予多种优惠政策。
2010年初,由台商陈佳宏投资创办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云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泗阳县食用菌产业园,迅速产生了“蝴蝶效应”。如今,华绿生物、康宏生物等9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落户产业园区,日产金针菇、杏鲍菇等各类食用菌鲜品200吨。
据泗阳县副县长刘娟介绍,目前,全县已有2836个食用菌种植大户、32家食用菌生产企业、8家科研院所加入“菌事联盟”,食用菌产品也由单一的双孢菇扩展到鸡枞菌、金针菇、杏鲍菇等20多个品种。
从产品到产业
“菌事联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泗阳县“菌事联盟”协会会长陈春化告诉记者,联盟以协会的方式运行,入盟自愿,产业合作,信息共享,其主要职能是把龙头企业和菇农组织起来,推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占地82亩、建有3万平方米智能化立体菇房的云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金针菇的菌种培育到栽培,从全自动装瓶到电脑自动控温,从无菌化生产到流水线传输,每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现代化生产食用菌的壮观场景。
如果说云禾源的产业化生产让人看到了泗阳“菌事联盟”内企业的生产水平,而这些企业所带来的让产品变产业的经营理念,则更让人们感受到“菌事联盟”强大的产业助推效应。
在泗阳县王集镇徐渡村的乐口福食用菌生产基地,总经理何家兵告诉记者,他每年种植的茶树菇面积都超过2万平方米,年产量达60万公斤,如果采卖鲜菇,每公斤毛收入只有8元,如果烘干采用小包装之后再卖,不仅可以长久保存,总收入要比卖鲜菇高两成。
在泗阳,像乐口福食用菌基地这样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例子还有很多。“菌事联盟”在引导企业跟紧市场,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还鼓励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合作,让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从重经验到重科技
“你们要注意菌棚的温度,一定要利用空调设备保持棚内的适宜温度,这样菌类才可以高产。”这是江苏省食用菌首席专家宋金俤近日在泗阳食用菌技术讲座上的一番话。
宋金俤的科技讲座体现了“菌事联盟”的另一个显著功效:让农民与专家“紧密牵手”。刘娟说,传统食用菌种植方式随意性大,生产上更多依赖人为经验,而“菌事联盟”走的是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通过科技的注入,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向高效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2011年以来,泗阳县“菌事联盟”先后与中国食用菌协会、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9所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针对食用菌种植企业和大户提出的生产技术难题,联合科技攻关26项,有32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位于该县食用菌产业园的江苏华绿科技有限公司,从制菌到装包,从采摘到包装,全部采用流水线、自动化生产,公司不仅拥有先进的液态接种机,还拥有强大的食用菌企业专家团队,其中本科、研究生学历28人,每天生产金针菇40余吨,企业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有望成为江苏省第一家食用菌上市企业。
如今,加入“菌事联盟”的云禾源、宏源、金色等9家食用菌企业,得益于科技支撑,全部实现周年工厂化高效生产;鸿丰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菌事联盟”指导下,去年10月引进试种的1.5万平方米鸡枞菌获得成功,日产鸡枞菌1000多公斤,39户社员户均年获利都在15万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