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2|回复: 8

[话题讨论] Elaine 行思笔记--看书记不住怎么办?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Elaine:有人问,你看了那么多书,能推荐一些好书吗?可不可以列一个书单? 还有,我也想好好看书,可是看过的书似乎总记不住。这个有办法可以解决吗?

积极阅读三法
作者:Elaine Yuk
公众微信号:myreading

1书单不可靠,推荐人很重要

其实,书和电影一样,都有特定的受众,有些书适合普罗大众,也有些适合小众,甚或相当CULT。比方说我两年前曾买了《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书,至今未看。要知道,这可是一本翻译成29国文字的喜剧小说,得奖无数。今年3月刚出版的《双行星与小卷兽》也是一本好书,前提是如果你喜欢吴淼、或者利维坦的关于科学和艺术的文章,或许也会喜欢他这本举重若轻的诗集。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要说记住,看完都是一种困难。


因此,列书单这种事情,是非常个人的。董桥就称自己“老了就狡猾”,绝不肯列书单。而鹦鹉史航却可以列一张气势很大的书单,从东野圭吾到萧伯纳等位洋洋洒洒三百位作者,总计超过两千本多书。我算了下,以专职读书一日一本的速度来看,也得花上7年时间,而且节假日不得休息。


更何况,每个人看书的目的并不相同,有些是为了研究、做学问,遇到任何不懂的,就找书来看;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所谓“I read therefore I will be”;有些是纯为兴趣和娱乐,有些人发呆时随便抓一本来消遣时间,还有些人则数十年床头固定摆一旧书,睡前必翻上数十页才能安心入眠。


我曾经拿了四本心理学方面的书,请一些朋友任意挑选他们可能会去阅读的一本书,并说出挑选的理由。结果绝大部分的人都说是根据书名或者封面去挑选一本书,还有些人说会随意地翻看内容,看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事实就是:不少人目前的阅读习惯是不加选择地去看、随机地去看。要知道,我们阅读一本书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远大于这本书的价格。而正确的方法是:按图寻骥效率要高很多,可根据亚马逊、豆瓣书评和或专业圈内的推荐,先评估书的内容、质量而后谨慎地选择一本书。同样的道理,假如周末你想找部电影看,在不知道看什么的情况下,看看IMDB 排名前200名的电影则比你随机看到一部好电影的机会要大得多。虽然说未见得所有的网络评论都是真实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本书的真实评价比例总是要高于虚假评价的比例。还有一个小TIPS,通常来说,长差评比短好评包含更多的信息量,也更有价值。


不必刻意去收罗你永远看不完的书单,只需要找一本好作者的经典书籍,大可以满足你寻找系列好书的心愿。比如说,我之前推荐了多次的刘未鹏所著《暗时间》一书就涉及或推荐了60多本非常经典的书,包含社会心理学、逻辑思维、神经科学、科幻、管理、金融、IT领域,对此感兴趣的人完全可以按图索骥,慢慢来看。


还有一种更讨巧的荐书法,向你的某些专业领域的朋友或大牛讨教,请他们推荐本领域最值得读的一本书。这比让他们推荐一大堆书要靠谱的多。好好体会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2读书为什么记不住?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学习,就不能仅仅依靠“看书”这种方法,而要采用其他更主动、更直接的手段促进头脑的吸收。以前我提到过,记住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就这话题写一篇文章,当你被迫大量收集信息,反复研读,最后理出框架,表达出来之后,自己也就记住了。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3读经典书籍,用苏轼“八面受敌法”

看书如果想做学问,做研究,想看过之后能记得住,用得着,该怎么办?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第一个方法就是苏轼的“八面受敌”法。


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故聪明人有聪明人的读法。


他的侄女婿王庠曾向他求读书之道,他回信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少年朋友们想要好好读书,每一本书都要读得一心一意,抱着一个目的钻研着去读,读的时候就专注于一个主题内容,而不要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说,苏轼在攻读《汉书》时,每抄读一遍,都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读第一遍,他从中学习“治世之道”;读第二遍,是为了学“用兵之法”;读第三遍,则是专门“研究人物和官制”。读过数遍之后,他对《汉书》中多方面的内容,便由生而熟、由熟而精。苏轼谦虚地说,这个方法虽然比较笨,但是效果很好,因为一本书的各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好比八方来敌,但人的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八方出兵”,因此每次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读,逐个研究,这样的话,与马马虎虎涉猎着去看的人,得到的效果完全是不同的。


这个用现代语言来说,叫做“专题精读”,适合经典,一本书反复看的类型。


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资料,用李敖的“大卸八块”法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坐拥书海、博闻强记的李敖。别人都说李敖这个人太厉害了,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李敖说得很明白:”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我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需要阅读速度,不讲求逐字逐句看,而是所谓跳看,带着目的让每页的重点自动跳出来。当然,能具备跳读的功夫也是需要锤炼的,一是要求阅读速度快,二是对内容具备基础的了解,能在一大堆信息中迅速找出关键和问题。


这种阅读方法之适合查阅资料,不适合文学欣赏。方法虽然直接,但对于记忆和吸收非常有效。现在也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这样读书就够了》介绍这个方法,并成立了拆书帮,当然业界对此褒贬不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4做研究分析,可用柳比歇夫的总结提炼法
第三个方法,是前俄罗斯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看书的诀窍。“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的书,比别人少。他们看书比较潦草。但是,潦草地看书,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其他人丰富得多。”那么他的看书方法是什么呢?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书摘和简介。但是他的本事在于,无论是多么厚的书,他总有办法去提炼其中的精华。“有的书,一张纸就够;某些大部头书,则需要几张纸来归纳。”
不要小看书摘功夫,能精准地提炼要点,并形成自己的逻辑是非常了不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5-4-13 0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 这样的方法  比较实用
以前我提到过,记住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就这话题写一篇文章,当你被迫大量收集信息,反复研读,最后理出框架,表达出来之后,自己也就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扬 发表于 15-4-20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P;P
del_by_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迪 发表于 15-4-20 12: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方法
del_by_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腾龙 发表于 15-4-20 17: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精准地提炼要点,并形成自己的逻辑是非常了不起的。读书精要!
del_by_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3 16: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