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春节长假刚过,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不过,一些人的过节表现是这样的:看着春晚摇手机红包;家庭聚餐时狂发微信;出外游玩忙着自拍发朋友圈……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似乎已成为亲密的家庭一员。
此前有研究指出,在英国等一些国家“屏幕依赖”正成为“迅速传播的神经学公共健康问题”,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有“屏幕依赖”的人容易心事重重、孤僻,当不能使用电子产品时会出现戒断症状。那么,“屏幕依赖”在中国有吗?它表现出来的是否真的是疾病症状?
1 “屏幕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
2010年,某著名电子产品品牌发布新品。当时,记者顺口问该品牌创始人(现已故):“你的孩子也非常喜欢这个电子产品吧?”创始人的回答出乎意料:“他们还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中使用电子产品。”
一个几乎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的电子产品品牌,其创始人却不许自己的孩子接触它?其实,这并非个例。据称,硅谷附近的一所学校规定,学生在八年级之前不许接触电子屏幕。而这些学生的家长约四分之三是硅谷的高级技术主管。另据报道,硅谷的电子工程师在跟保姆签订照顾孩子的工作合约中,会加上一条特别款项——将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都收起来。可见,越是内行,越在意电子屏幕可能给人带来的影响。
如今,路上看手机、上班用电脑、回家再开电脑或看电视,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清醒着,就很难适应没有“屏幕”的生活,因此有人将这种表现称为“屏幕依赖症”。
虽然带个“症”字,在临床上,这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医学意义上的病。“屏幕依赖症”就像“恐婚症”等说法一样,指的是对人影响较大并有过度情绪或行为的表现,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均未对此做出明确定义。但“屏幕依赖症”的确包含着一些行为问题,甚至行为障碍。
因此,“屏幕依赖症”其实就是一种行为成瘾。行为成瘾又称为非物质相关成瘾,即有别于酒、药、毒品等化学物质成瘾的另一种成瘾形式。概括来讲,它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尽管成瘾者深知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仍执意坚持。美国的诊断分类系统已将赌博障碍纳入非物质相关(成瘾)障碍;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则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