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近视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屈光性眼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近视防治纳入全球防盲计划。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课桌前的“小眼镜”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开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也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为什么现代社会近视如此高发,并且呈低龄化发展?对于近视的防控,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1.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少年儿童近视率居世界首位,45.7%的小学生近视,74.4%的初中生近视,83.3%的高中生近视,大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7.7%。
近视在眼科学里属于“屈光不正”中的一类,屈光不正除了近视,还包括远视和散光。近视眼是相对正视眼而言的。我们所说的正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通常是指远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之上,这样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眼睛近视以后,因为眼球的屈光系统发生变化,物像的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在眼底不能清晰成像,所以看远处的物体都是模糊的。
近视的形成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长时间注视近物。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近视的发生率随着年级的增长、读写等课业负担的加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户外活动时间少、室内生活和学习的光线暗等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在近视形成原因中占第二位的是遗传因素,约占30%。近视有遗传倾向,尤其高度近视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父母都是近视的孩子,比其中一方是近视的发病率高5倍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黄种人近视发生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因此说近视的防治是国家大计,一点儿也不为过。
除此之外,造成近视的因素还有营养状态、饮食习惯等。例如,婴幼儿营养不良或偏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使眼球的巩膜组织发育受到影响,巩膜壁薄弱,经不住正常眼内压,容易导致眼球扩张拉长,引起近视。另有研究表明,喜欢吃零食、特别喜欢甜食等也会诱发近视,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糖分摄入过多,使血液呈酸性,可能造成血糖升高、血钙减少,眼部组织代谢异常而引起近视。
2.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视力异常?
课桌前一片“小眼镜”如今是各所中小学校的普遍现象。不容乐观的是,有专家调查表明,在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增加,分析原因主要是与“近距离用眼过多、户外活动少、生活采光不足、低出生体重”这四项因素有关。
其中,近距离用眼和长时间阅读都与近视的发生显著相关。对于尚未进入学校读书的小朋友来说,家长或因拗不过孩子的要求,或因孩子玩游戏能安静片刻,使得越来越多低龄幼儿长时间用平板电脑和手机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另外还有不少家长由于对学前教育过度重视,过早地让孩子读书甚至做作业,增加了学龄前儿童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却相应减少了户外活动。要知道,良好的采光也是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条件,部分家庭和幼儿园没有充分重视采光条件,会影响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