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冬季主封藏,大自然的阳气封藏到地表以下,地表上阳气少,就表现出寒冷;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也相对封藏体内,气血循环减弱,体表阳气相对不足,不仅表现为手脚冰冷,各脏腑功能运作也受影响。素体阳虚的人,此时就容易受到外界风寒之邪侵袭,风寒之邪痹阻经脉,不通则痛,就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等的疼痛不适。 不过,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冬至过后其实也正是一年中温补阳气的最佳时期。治病不如防病,传统中医养生方法能温补阳气、强身健体。 冬至前后,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进补最为适宜。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牛肉、羊肉等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同时配合附子、干姜、当归、葛根、肉桂等温补阳气的中药材煲汤是进补的佳品。 推荐食补方: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1000克,胡萝卜1根,食盐、鸡精适量。 做法:中火炖煮2~3小时。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胁痛、痛经,或气血不足者。 (2)附子干姜猪脚汤 材料:附子20克,干姜20克,猪脚500克,食盐鸡精适量。 做法:先煲附子干姜2小时,再放猪脚一起煲2小时。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