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回复: 1

[美文欣赏] 40年,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让人难忘!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北极光 发表于 18-12-21 1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拼版照片:上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渔民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为2018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渔民村(画面前面的高楼,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渔民村坐落于深圳河畔,从上世纪70年代水草飘零的渔船人家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如今已经变成加载高科技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现代社区。

1




1987年拍摄的天津市服装七厂的职工们在试穿出口的牛仔裤。在80年代,紧身牛仔裤已成为时尚青年的潮流单品。新华社发

看完泪奔,致78年的我,自行车上小学四年级才有“长征牌”的,喇叭裤也是妈妈买布去隔壁村缝纫店叫师傅“量身”做的。
——贰馬氏

(1978年)我已出生7个年头了,记忆中冬天总是穿着那件大姐小时候穿的花大衣,上面已有好几个大补丁,因为穿到我已是第五个了!还有三个哥哥也是穿这件花大衣长大的。
——宁静

那年我14岁,我爸给我买了一条喇叭裤!那时候可新潮了。
——泰格

那年才2岁!“高跟皮鞋喇叭裤,跳起舞来扭屁股”,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这么远那么近

喇叭裤、皮鞋穿的火箭头、烫发烫的爆炸头。想想啊,都是那个时代的标配记忆。改革开放已40年啦,沧海桑田,真是祖国巨变啊。祝福我们的祖国,明天越来越好。
——年念回乡人

那年的夏天街上开始有蛤蟆镜,四喇叭收录机,放着邓丽君的阿里山的姑娘。
——李军
      
2




除夕晚上及初一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在中国北方一直沿袭至今。这是北京丰台区黄土岗公社刘甲村社员张占鳌一家在包饺子。新华社记者吕全成摄(1984年2月11日发)

那些味道你曾无比熟悉
但如今却再也找不到了
......

想想小时候,打麦子、掰玉米,啤酒瓶子换冰糕,上村里坑里洗澡,冬天拾干木头点着取暖,妈妈套的大棉袄,穿的衣服袖子都能擦着火柴……哎!40啦!老妈,再也吃不上你包的水饺了……
——曲阜茶饮

1978年,我整天想着吃5分钱一个的炸包,现在回想口水直流,可惜当年的味道失传了,在我们的小城找不到了。
——子梦

1977年出生的我,小时候的记忆是:面条算是菜,用面条送白饭。
——小善渐德生

我是73年出生的,那时候,蒸熟的萝卜条拌上玉米面再放点盐就是无上的美味;2分钱一根的冰棍我只能吃一口,因为剩下的要留给弟弟。
——心如止水

78年我在农村插队劳动,一天挣到7工分,吃的是玉米面馍馍和搅团或面。
——张迎英

1978年我刚出生,小时候在外婆家,刚蒸出来的米饭捞上猪油,酱油,好香。
——Angel smile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使用的粮票和购物券。 (新华社照片,王海滨摄)


热闹的北京市朝阳区春节年货市场。新华社记者黄景达摄(1984年1月26日发)

冬天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是光着脚上学,课桌是从家里拿去的,床下是垫稻草过冬,一年只能吃上一两回肉,童年的生活苦而快乐着。
——乐了!

扎着羊角辫的我,拉着爸爸的手,蹦蹦跳跳地去粮店登记“涨粮”。那时候买东西钱不够可以用粮票抵,再再后来听说粮票要取消了,妈妈着急得把家里的粮票都花出去。
——英绮

1978年我在高中读书,每周回家背一次干粮,在学校早晚喝碗白粥,中午吃一碗2两1分钱的汤面条。晚上躺用砖砌的地铺上,冷了和同学钻在一个被窝互相取暖。
——静心

3

70年代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80年代
冰箱、彩电、洗衣机



90年代
空调、音响、录像机






视频来源:新华社现场云

1978年我任民办教师已三年,21岁,直到25岁才托人弄到一辆青岛产大金鹿自行車,在村里算是“中产阶级”了。
——武善庆

那些年家里如果有“三转一响”绝对不愁找媳妇。
——PP

我不是1978年,而是1987年的。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在不断地搬家,从农村的草房到了县城的破旧平房,从平房又到了过渡的瓦房,从瓦房又住进了楼房,辗转县城来到了省会城市,又换了两次房子。随着时光的变迁,年代的沉淀,可以看出,将近10次的搬家印证着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感谢祖国越来越强盛。
——吾筱玥

1978年,我家五口从黑龙江齐齐哈尔搬到河北邯郸定居,这一住就是40年。如今,我们家还保存着当初购置的木柜、缝纫机、照相机等老物件。老伴儿年轻的时候喜欢给孩子们拍拍照片,那时候一个月工资40来块钱,攒了好几个月工资才买下照相机。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真心地感到高兴。
——杨淑英


视频来源:新华社现场云

1978年我37岁,已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我和妻子都是国企的技术人员,技术13级,合计月收入117元,住宿舍无厅的小两房,在厂里已是中上水平,家里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台小黑白电视机。
——段王一

4




1月21日,2000年全国春运开始。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火车上的故事
是你的青春
也是你的奋斗

我那时才5岁,回忆过去40年景象,绿皮火车,汽车……如今高铁时代更是无法形容。
——晓豹

78年的今天,一个不到16岁的孤独小青年,带着简单的行李,坐着没有座位的绿皮火车,辗转数千里换乘数次,刚到达东北北部某城几天,就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涯。
——加菲猫

那时我上初二了。我家在煤矿,每天沿着铁路踏着枕木来来回回地上学放学。那时火车都是烧煤的,每次煤车过去就是满头的煤粒。
——听风沐雨

那张104路电车的照片,多么熟悉啊。当年在北京东郊上学,在十里堡北京棉纺织厂家属院附近经常看到类似的场景。
——郁正红

5

拿出饼干铁桶里
攒了半年的几块学费
攥着短短的铅笔头
日行好几十里
只为到课堂读一首唐诗


黑龙江省桦川县集贤村小学生在学习。新华社记者高广智摄(1995年1月4日发)

让孩子好好念书
在每个年代
都是永恒的“头等大事”

那一年,我每周背一兜红薯面馍,从父母费了千辛万苦建起的三小间草房子出发,到五公里外的石桥高中去上学。

想当年,祖父母是文盲,父母一个小学没毕业,一个文盲。今天,家庭成员中,子媳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
——一生问道

1978年秋,我升级初中了,印象最深的是,6.5元的学费和各项杂费,无法承受。我哥哥与我同校高二,为省一元床铺费,费了很大工夫说服我的班主任,让我与哥哥同床。
——林小邦

1978年我母亲,17岁,考入辽宁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刚毕业时母亲每月工资52块钱,现在的工资是当时的200多倍。40年来国家重视发展科技尊重人才科教兴国,教师这个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厉害了,中国教育!
——刘风coo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高考招生恢复统一考试制度。无数人的命运得以改变。(新华社图片)




南昌老人甘福保在桌前仔细端详那张迟到了11年的高考准考证(2017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毓珊 摄

1978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年。我参加高考,开始学习外语。
——wmjr

1978年底,正是我在京郊插队,等候北京市办大学分校录取通知书的忐忑时刻。
——青山无语

我太幸运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届中专学生。怀揣梦想,努力学习,报效现代化建设的大业。
——牛家海

1978年2月,是我的人生转折点。77年12月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广西化校,于是1978年2月我走出偏僻山区到城市南宁,从插队青年成为努力寻求知识的工科生。
——片片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铃 发表于 18-12-21 1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77年12月恢复高考,好多人改变了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4-5-11 22: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