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回复: 0

[其他] 夯实社区对养老服务的支持作用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rose 发表于 19-8-20 09: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从老年人的刚性需求看,依托社区延伸到居家,就近解决养老需求是养老服务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北京市以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牵引,不断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周边、床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突出,老年人不敢花钱、敲不开老人家门普遍存在;老人需要整合式、一站式服务,但找不到合格服务商;受成本制约签约家医、服务商不愿上门、不敢上门、服务送不进家的现象没有根本性改善。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老人在社区居住、生活、社会参与构成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方式影响着养老服务的提供方式、成本构成、监督管理、权益维护。随着劳动工资、社会福利和退休制度的改革,人在退休后,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而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社会参与等则需要在社区及居住地周边完成,“社会人”同时又变成“社区人”,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要求退休后到社区“报到”,退休老人并没有跟社区建立制度性必然联系。

与此同时,高龄化、独居、孤寡等现象快速发展,对社区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使以往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需求逐渐转变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康复和长期照护的需求,现行的街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是在医务人员的专业结构、人员数量、医保报销额度、用药品种等方面,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而越来越多的活力老人对社会交往、民主参与、再就业和接受再教育、消费维权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街乡社区在对接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打通“最后一公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总之,由于职能定位、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行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口深度老龄化叠加城市发展转型是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好坏也是衡量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坚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顺应新时代养老方式变化的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上做出与时俱进的变革。

授权赋能,完善街乡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支持功能。一是落实街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以项目清单的形式列明责任,并向社会公示,将老龄服务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二是加强基于街乡社区的老年人基础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老年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三是赋予街乡社区对本辖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运营商的质量监督职能,基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街乡与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四是强化街乡社区在协助老年人维权上的主体责任,开展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五是完善街乡老年人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六是以街乡为单元完善“时间银行”相关机制,鼓励亲属或社区邻里开展养老服务,推动“年轻活力老人”照顾和帮扶特定老人群体的普遍性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4-6-30 16: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