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长久以来,人们对蜘蛛的印象往往都是“四两拨千斤”——精心织网、耐心守候,机智的蜘蛛足不出户,便可让冒冒失失的飞虫变成一顿美餐。然而事实上,大自然中还生活着一类蜘蛛,它们并不满足于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而是狼奔豕突亲力亲为。它们不满足于以昆虫为食,鱼类才是它们的佳肴。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尼福勒和蒲塞,在最新一期的《PLoS ONE》上,对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捕鱼蛛”做了总结回顾。目前,具有逆天捕鱼能力的蜘蛛大多数都属于盗蛛科(Pisauridae),也有少部分来源于栉足蛛科(Ctenidae)、行蛛科(Trechaleidae)、狼蛛科(Lycosidae)、光盔蛛科(Liocranidae)等。它们混迹于除了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主要活动于低纬度地区(南北纬40°之间),行踪遍及美国、巴西、厄瓜多尔、科特迪瓦、澳大利亚等地。中国亦有过“捕鱼蛛”相关报道。
“捕鱼蛛”是一类不织网的蜘蛛,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蜘蛛通过眼睛观察鱼的动向,再出击制敌。后来人们发现,它们还能通过机械性作用感知鱼的方位。半水栖的捕鱼蛛能将其后肢锚定在岸上,前肢则静置在水面,将附近的水域都化身为它的“蛛网”——无论是落在水面的昆虫,或是水中游动的鱼,都能引发它的感应。不过,真正要追踪鱼的动向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验室的模拟条件下,大部分的捕杀活动还是在鱼鳍与蜘蛛足直接接触后,才正式吹响战斗的号角。
捕鱼蛛可谓是天赋异禀的猎手:它们不但身材魁梧,还具备游泳、潜水和水面行走的能力。它们尖利的下颚能轻易刺穿脊椎动物的皮肤。捕鱼蛛的看家绝技是其用毒的本领,它们能分泌含有上百种神经毒素的强力毒液,在咬住鱼的“脖子”(鱼头部的末端,靠近心脏的位置)后,毒液进入鱼体内,少则数秒,多则几十分钟便可杀死目标鱼。在实验室条件下,黄褐狡蛛(Dolomedes sulfureus)将毒液注入斑马鱼后,在斑马鱼体内引发了强烈的神经干扰——它们失去方向感、平衡能力(在水中打转)和浮力控制能力,并在20分钟内死亡。凭借如此犀利的武器,捕鱼蛛可以猎杀体重为自己4.5倍的鱼。 杀死猎物后,捕鱼蛛通常要回到岸上享用美餐。这是因为它们要把消化酶注射到鱼体内,然后吸吮消化液获取营养——如果是在水中,消化酶将被稀释乃至失活。也有人猜测,上岸行为可能也是为了使捕鱼蛛获得对其猎物的更大力量优势。 捕鱼蛛的猎物主要是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和脂鲤目(Characiformes)的鱼类,体长大多在2厘米至6厘米。目前报道过的最大“受害鱼”则为一只体长达9厘米的金鱼。事实上,这些蜘蛛还不仅仅猎杀鱼类。作为艺高胆大的吃货,它们的菜单里还有青蛙、蜥蜴、蛇、鼠、鸟类乃至蝙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