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回复: 0

[其他] 精神贫瘠最伤老人心,专家建议多培养兴趣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jiajia2004 发表于 18-12-10 14: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精神贫瘠最伤老人心,专家建议多培养兴趣


  很多老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孙身上,即便退了休,也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独居老人每天闷在家,没有兴趣爱好,也不和任何人交流,甚至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障碍……老人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亟需引起重视。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表示,目前,影响我国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空巢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老人与子女分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笼罩。

  2.经济因素。老人的收入总体不高,除了日常吃穿用度外,有些老人还希望能存钱补贴子孙,用于学习娱乐、外出旅游等方面的支出自然减少。

  3.身体和心理因素。许多老人视觉、听觉减退,出现老花眼、耳背等现象,记忆力、反应能力、协调性也有所减退。这些功能的衰退让老人易产生倦怠感,对精神文化生活也会持消极态度。此外,老人退休之后,从“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由角色改变所产生的不适感会影响情绪,表现为消沉、郁闷等。

  4.社会环境因素。适合老人使用的户外活动场地及设施的不足,限制了其精神生活的发展。许多针对老年人开设的活动也处处是“陷阱”,比如健康知识讲座往往伴随着推销保健品的商业行为,使老人心存疑惧,不敢相信外界信息。

  杨萍呼吁,社会应对老人多一点包容和接纳,“看到眼前的老人就像是看到将来的自己”。

  首先,政府应加快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从制度层面给予老人保障,实现“老有所养”;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发展老年教育,特别是增加老年大学的数量,提高、丰富办学内容,实现“老有所学”。


  其次,在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也要重视精神赡养。当身边老人行动缓慢或听力不佳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对他们更有耐心;逢年过节和老人生日时,子女和孙辈应尽量陪伴在身边,实在无法抽身,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能给老人带去精神慰藉,让老人“老有所依”。

  最重要的是,老人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广交朋友,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己的活动,积极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实现“积极老龄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1 02: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