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又进一步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一家之言。他提出了“人定胜天”之论,反对宿命论,指出万物都遵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连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也无一不是师出其门的学生。论及养生之道,不管理论思想、还是实践经验,荀子都不乏独到深刻、卓然不凡的主张和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细心领悟。
珍爱生命 重己役物
在养生方面,荀子首先非常看重自我,提出“重己役物”之说,大意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一切事物都会显得极不寻常,可以用色彩养目、声音养耳、食羹养口、衣履养体、衣物养形。就算在简朴淡泊之中,也能达到养乐、养名之目的。又从珍爱生命的立场出发,认为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珍惜,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让一切外物都能为我所用,从而实现其“贵身”“养身”“全生”“尽年”等。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反其道而行,防止被身外之物所累。体现在现实当中就是,我们要正确对待物质和欲望的关系。如荀子所说:“其求物也,养生也?粥寿也?”之所以要借助于物质,目的在于养生健体,而并不是出卖生命。
尽己之能 制天而用
荀子并没有被当时极度盛行的“顺天知命”的思想而束缚和迷惑。他认为世界上既没有什么既定的天命,也没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力量和神秘意志可以支配一切。在现实中,我们要“明于天人之分”,把命运之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大自然面前,要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尤其是在养生方面,更不能消极懈怠,坐以待毙。应从饮食、起居、锻炼等诸多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力争“度百岁乃去”。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荀子能有如此认知,实属不易。
积极应对 养备动时
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道观相对应,荀子又提出了如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以此奉劝人们,无论在治国还是在养生方面,都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所谓养备,就是将给养准备充足,具体来说以下方面:“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而博大精深的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为人类提供了上述众多赖以生存的物质储备。大自然尚且如此,作为人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利用这些便利的因素呢。同时,荀子也强调要做到“动时”,即适时、适度的运动锻炼。反之,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养生的基本方面,就会适得其反,导致“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不良后果。而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来看,饮食得当,动静结合,也确实是人们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