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回复: 2

[其他] 统计发现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关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王扬 发表于 17-10-24 17: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人很容易被猝不及防的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湮没。

  与家人出现矛盾、突然被领导批评、朋友的不理解……情绪的变化,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近七成都市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可因此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甚至诱发多种器质性病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你走出情绪陷阱,乐观面对生活。

  受访专家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博士 张胸宽

  人人都有10种“垃圾情绪”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某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戴维·伯恩斯在专著《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总结了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10种错误做法。

统计发现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关统计发现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关
  1

  凡事非黑即白

  “不是白就是黑,绝无中间过渡部分。”这种思维源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对任何小失误或不完善都无法忍受,甚至感到极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

  比如,参加高考时第一门考砸了,便觉得寒窗苦读全部白费,进而造成后面的科目也无法投入。

  张胸宽说,这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熟度不够,为人处事的灵活性也较差,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2

  看人以偏概全

  所谓以偏概全,就是以他人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日常生活中,这种偏差的思维模式在悄悄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有人会因看不惯同事的衣着打扮、说话风格而判定他们一定不好相处;有人会由于倾慕朋友某种性格,就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傅春胜表示,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容易损害正常社交,久之,会对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3

  滤掉正面信息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信息,好坏均有。

  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凭借选择性过滤的本能,滤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出现过滤偏差,滤掉好的,留下负面的。

  傅春胜表示,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可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负面事物上,就会忽略这些美好,人也会变得不快乐。

  4

  消极思维主导

  傅春胜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可怕的一种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对光明,也丝毫感受不到。

  比如,去别人家里做客,会把主人真心诚意的挽留,当成是送客的借口;日常交往中,会把别人对你衣着打扮的赞美,当成是有意图的阿谀奉承。

  拥有这种思维惯性的人,无法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快乐,也很难获得交流带来的身心益处。

  5

  武断妄下结论

  不经过实际论证,便武断得出负面结论,认为别人总是针对自己。

  比如,路过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几眼,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后背议论自己。人在情绪低落时,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傅春胜说,这种主观臆断的心理状态,不仅自己痛苦,也会使社交受限,逐渐变得不敢与人相处。

  6

  遇事跟着感觉走

  人们有时习惯把自己的感觉当成事实依据,遇事跟着感觉走,在不知不觉中被情绪掌控,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傅春胜看来,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对其行动影响巨大,如果你的思维和情感是消极的,你的行动也会受限,变得畏首畏尾,甚至采取错误的应对方法。

  7

  放大错误,缩小优点

  有些人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时,习惯夸大其严重性。

  一件普通的负面事件也能当成“世界末日”;在估计自己的能量和作用时,又走入另一个极端,总觉得自己无可取之处。

  比如,某天被领导批评,会立刻担心饭碗要丢了;别人都夸长得好看,仍会烦恼自己眼睛不够大,皮肤不够白。

  傅春胜认为,这种极端自卑的心理状态,不仅徒增烦恼,更会让人在社交中处于劣势。

  8

  常用“应该”句式

  在给自己制订计划和目标时,不少人会使用这样的句式:“我今天应该完成策划,明天必须谈妥一单。”如果计划没有按时完成,便会觉得无助和自责。

  傅春胜说,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该”倾向。他解释说,“应该”倾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特别是你将其强加于他人时,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乱指手画脚。

  一旦出现这种对立情况,你就会感觉受挫、被孤立,导致与他人的紧张关系。

  9

  给人乱贴标签

  在感情中受过伤的人,可能会偏激地认为异性没一个好东西;只要看到网上某个新闻被大量点赞,就怀疑是不是有人操纵……长此以往,这些倾向性观点会将你拉入“乱贴标签”的行列。

  傅春胜说,贴标签是指给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适当的“身份”,当一个人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某种标签时,就会趋向于把行动调整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心理学上称为“标签效应”。

  10

  习惯归罪自己

  一个简单的例子:领导在会上讲到个别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会习惯性地对号入座,认为领导批评的是自己。

  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总是将某个负面事件或批评与自己联系起来,并把罪责归于自己,极易导致内疚。时间久了,这种归罪自己的“责任感”终将让你不堪重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1974751 发表于 17-10-25 08: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可因此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ajia2004 发表于 17-10-25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5-11 07: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