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揉脐腹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紧贴身体某一部位做回动按摩。
动作:
两掌相叠,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
速度柔缓,用力均匀。
功效:
增加腹腔压力,刺激直肠神经,促进粪便排出,减轻便秘。
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动作:
推少腹时,两掌从两肋乳根处开始,从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
功效:
两胁是肝气容易郁结的地方,经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气,解决情绪问题导致的消化不良。
摩脘腹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做环形移动的按摩手法。
动作:
摩脘腹时,两掌相叠从胸口开始,向小腹摩运。
然后两掌分开,沿腹股沟向两侧摩运,再沿两肋向上,经乳根到达胸口。反复几十次。
按摩时,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或者肚脐上方4寸的位置。
功效:
中脘穴有健胃消食、疏肝养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揉腹侧
动作:
用两手掌大鱼际侧面,沿乳根来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约3次/秒,感觉该区域微微发热为好。
用手掌在两侧腹部顺时针按揉(如上图),速度柔缓,约做30次,感到腹部两侧温暖舒适。
功效:
大包穴在腋窝下6寸(4横指为3寸),腋中线上;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
揉搓两个穴位,有利于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
中药敷肚脐,缓解4种病
脐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介绍几种简单常用的贴敷脐疗法,在家也能操作。
缓解失眠症状
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备用。先以75%酒精消毒肚脐,然后将准备好的糊状药膏敷于脐中,用伤湿止痛膏或其他膏药贴附固定,12小时后取下并清洁脐部。
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治疗期间要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改善腹胀症状
将莱菔子用文火炒黄,研成细末备用。敷脐时取10克药面,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在肚脐上,用纱布固定即可。每12小时换一次药。
此方有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治疗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缓解痛经
取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成粉末状,密封备用。使用时取5克药面,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用膏药固定,每天换一次药。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辅助治疗前列腺增生
取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用75%的酒精消毒肚脐后,取适量药物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用胶布固定。
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温馨提示
不要“抠”肚脐
一些人喜欢抠肚脐,这样可能引发感染。
清洁肚脐,动作轻柔
如果肚脐较浅,直接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如果肚较深,用棉签涂点沐浴液或者香皂洗,冲净擦干。
避免肚脐受凉
肚脐皮肤较薄,屏障功能较差。经常穿低腰裤、露脐装容易因受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