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云思 于 17-3-22 10:50 编辑
图文:追花夺蜜
“搬运工”有话说: 又到一年追花季,忙绿的小蜜蜂穿梭在万花丛中,不辞辛劳; 勤劳的养蜂人从南走到北,追赶着花期。 从古到今,小蜜蜂和养蜂人合奏着这一不变的乐章,为的是收获一点一滴的甜蜜。 此时此节,作为天然蜂蜜的“搬运工”,没有时间迷恋着花色,而是追寻在乡野田间。 可知否,为谁蜜甜为谁忙…… 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不得不赶紧出发,生怕错过这一季的花期。
本次出行的目的地是江汉平原的物华天宝之地——荆州。早就听说,这里的油菜花期早,种植面积大,是多数养蜂人越冬后的首选地。 一行人早早地就定下了去往荆州方向的高铁。一路上,满眼春色,富有生命力的新绿,如丝如滑。然而寻望窗外,零星的油菜地,如油彩点缀在麦田间、房屋旁,顿觉失望,连片的油菜地都去哪里啦?
动车过了湖北潜江,越接近荆州,成片的黄色渐渐多了,眼前顿时明亮起来。下午两点多,准时到达,我们顾不得休息,安顿下行李,就随荆州养蜂合作社牵头人赶往蜂场。 到达时,天色微云,城郊的气温明显偏低,田间的油菜正值盛花期,金黄诱人,但蜂场的小蜜蜂却不够活跃。我们去了一家河南籍养蜂人蜂场,约有130群蜂,群势还算不错,主人天天盼着好天气,等待油菜花流蜜,这种心情只有养蜂人能了解。小蜜蜂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恰如厉兵秣马数月,只为跟花期来一场赛跑。
我们也算是幸运,居然见到了蜂王的繁殖。一个个宝塔状的王台,在蜂蜡的包裹下,如同工艺品般精致,在工蜂的伺候下,等待着王者的诞生。蜂场主人允许短时拿出蜂箱,小蜜蜂仍不离不弃,照样专注打理着王台,不得不感叹蜜蜂的社会化分工如此科学。 随后我们看到了蜂场越冬后的底蜜。蜜已经结晶,洁白而浓稠。随行的合作社管理人员及蜂学行家与主人做了养蜂上的技术交流,最后大家来了一张大合影,乘着暮色,我们又赶回了驻地。 返程中,我们期待着明天的行程,继续我们的寻蜜之旅。 荆州的天气,时晴时雨,亦是看不懂猜不透。那天一早就开始下雨,9点多雨停,天气转阴。作为油菜蜂蜜的主产地之一,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按照计划,我们要赶往40公里外的枝江看蜂场。 在养蜂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带领下,一路驱车。公路两旁片片金黄的油菜很是喜人,在小雨的润色下,房屋和水塘的装点其间,俏如江南。车在乡道上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菜花香,这里的养蜂场相对密集,也是油菜种植的集中地。
一行来到一家福建籍养蜂场。天气的原因,养蜂人在蜂房里悠闲的品着茶,等待着天气转暖。
趁着大家休息的时间,赶紧采访了荆州养蜂合作社的两位管理负责人。
下午,为了实地见见养蜂车的使用,我们来到问安附近一家蜂场。养蜂车作为中国养蜂人的现代工具,已悄然在养蜂人中使用起来。一辆车集养蜂生产、住宿、转场运输一体,减轻了养蜂人的辛劳。可见中国养蜂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工具的广泛使用。
随后几天,一行辗转在荆州周边蜂场,实地了解蜜源地蜜蜂群势和养蜂操作规范,抽取蜂蜜的样品,记录监测数据来判定蜂蜜品质。
老山药业作为中国蜂业的龙头,从90年代起就一直关注中国养蜂基地的建设,从技术到标准,从培训到合作,持续近20年。作为天然蜂蜜的“搬运工”,为做一瓶好蜜,老山人深谙“源头好,蜜才优”的道理,也是老山药业对品质不变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