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星空 于 15-3-19 09:26 编辑
随着春天的到来,各类野菜也到了大量上市的时间,野菜味道鲜美,还具备一定保健功效,成为市民春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不过野菜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和食用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的胡曼菁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野菜的食用方法和功效。
1、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功效:清热祛湿,凉血、消肿、利尿通淋
食用方法:可煎水代茶饮或作蔬菜食用
医生点评:马齿苋性味酸寒,入大肠、肝、脾经。可作为广谱抗菌药物来用,尤其对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对肠炎菌痢、肠痈、乳疮、痔疮出血等病均有一定效果。民间用其与肉末做馅,包饺子、馄饨食用,既美味可口,又能清利肠热,止泻止痢。
2、枸杞头: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苗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食用方法:可煎水代茶饮或枸杞嫩苗凉拌、炒菜、煮粥、做羹
医生点评:枸杞头性味苦、甘、凉,入肝肾经。对阴虚内热、肝火上炎的头晕、视力减退、夜盲的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病毒性感冒均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马兰头:为菊科植物马兰头的嫩芽
功效:清热凉血
食用方法:可凉拌、清炒、煎汤
医生点评:马兰头性味辛凉、入肝胃肺经。对各种细菌、病毒所致的上感、疖肿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茎叶
功效:清肝、健脾、开胃、利尿止血
食用方法:可作各种荤馅料,可炒什锦菜、亦可清炒、与鸡蛋做汤或代茶饮。
医生点评: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肾脾经。烹制后的荠菜味道鲜美,口感嫩软,可防治高血压头昏、胃口不好、浮肿及慢性出血等疾病。雨哦其实春季荠菜花与鸡蛋同煮是治疗头昏眩晕的经验方。
5、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
功效:清热败毒、凉血止血
食用方法:出水后切细加盐、麻油凉拌或清炒食用。
医生点评:刺儿菜性味甘苦凉,入肝脾经。肝炎、尿路感染、尿血等患者可经常食用。
6、苜蓿:为豆科植物紫苜蓿的茎叶
功效:清热利湿、排石。
食用方法:可清炒或煮水食用,若放些白酒,味道更香。嫩头晒干盐腌后夏季佐餐美味可口。
医生点评:苜蓿性味甘凉,入胃、小肠经。可以预防治疗尿路感染及结石类疾病。
7、菊花叶:为菊科植物小菊的嫩叶
功效:清热解毒、清暑利尿、清肝明目
食用方法:既可清炒又可与鸡蛋、鸭蛋烧汤
医生点评:菊花叶性味苦、甘凉。既可清火明目、又可清热,对发热、咽痛、视物不清、尿路感染等均有效果。
最后,中医专家提醒,野菜虽好,但是选择食用时也要因人而异,特别是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食用时要慎重。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先到医院中医科咨询医生。市民采集野菜时还应注意其生长环境,一些污染地区生长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对身体造成损害。一旦食用野菜之后出现不良的反应,如皮疹、红肿、发痒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