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近日,记者参与了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集中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发现了眼镜店违规经营的“猫腻”。执法人员现场查处发现,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的“大光明眼镜店”无食品许可证,却公开售卖“蓝莓叶黄素酯片”“叶黄素酯软糖”等视力保健品,销售人员还给近视患儿开“处方”,违规推销保健品。
“眼镜店不具备从事医疗诊治的资格,不能出具处方,声称可以矫正儿童视力的眼镜店均涉嫌虚假宣传。还有眼镜店售卖智能镜片,声称缓解眼疲劳,帮助患儿矫正视力,这纯属夸大宣传。”执法人员说。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主管验光师王阳说,市场上治疗近视的产品五花八门,一些商家宣称服用保健品几个疗程就能见效,这缺少科学依据,涉嫌虚假宣传。
孩子不能成近视矫正产品试验的“小白鼠”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知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执业、依法经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专家指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突出。暑假来临,需要警惕近视治愈骗局卷土重来。
基层执法人员透露,一些不良商家违法成本较低,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和违规销售,只要没有造成消费者严重身体损伤等恶性后果,很多时候执法部门也只能一罚了之,难以形成足够的震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