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回复: 1

[其他] 奋斗与年龄无关,你凭什么不努力?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悠悠 发表于 19-7-2 1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微信图片_20190702100932.jpg


袁隆平向我们证明了,原来奋斗这件事,与年龄无关。


我们说他老了,该休息休息了,他却说,89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追梦。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如今已经快90岁,如果是寻常的老人,可能早就安心呆在家里颐养天年,可他却一直心心念念着我们这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即便环境艰苦,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微信图片_20190702105650.jpg
1949年,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除了教课之外,他每天抽时间拎着水壶和馒头下试验田与稻株为伴。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肆虐,很多人饿死的、病死的,当时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难挡吃不饱的灾难。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袁隆平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当时还没有杂交水稻这一东西,这是连发达国家都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当袁隆平提出要攻克这一难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


90年代前后,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不断涌现,年过半百的袁隆平,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用实践来回应争议。下田对于老人来说可不容易,他却生生克服了这个困难,他的胸中有一团火,任何非议与质疑都没法把它浇灭。他对待水稻比谁都认真,只要在生长期,就必定每天下田观察,就算眼睛刚做了手术,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间断。
微信图片_20190702105642.jpg
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开始种植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研究出了海水稻,甚至带着团队跑去沙漠上种稻……最懂他的妻子,有一天忍不住质问他:“你这样长年累月的大海捞针,难道就不会感到厌烦吗?”他回答妻子道:“只要能深入不懈的追究下去,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告诉世界这个秘密的人,让无数中国人免于饥饿。”
微信图片_20190702105658.jpg 1976年起,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生产,平均比常规稻增产约20%左右。这坚定了袁隆平让杂交水稻“走出去”造福人类的信心。为此,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专家付出了良多。其中之一便是:授人以渔。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我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让全世界为之振奋。据报道,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种植的5公顷杂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样测产,得出的数据达到每公顷10.8吨,在当地,这是非常惊人的高产量,远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左右的产量。袁隆平此生都只为了一个朴树又坚定的梦想——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都系在农田上,近90高龄了,还是一有功夫就跑去农田考察衣服破了就自己补一补,头发长了就请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理一理,他不光是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他会拉小提琴、打排球、会跳踢踏舞、还会说俄语和英语!这样的人,一件事坚持了一辈子,到老了都还奔波在一线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然而,和袁老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多的是戾气和懒惰,少了耐心和使命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花秋夜 发表于 19-7-2 17: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研究水稻,造福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1-8 20: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