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推行一个诊室“一医一患”、增加下午出诊号源、增加5个儿科医联体,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医耗联动改革本周六将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本市同步推出5大类40项改善服务的措施,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在改善服务上用心,在规范行为上用力,确保医耗联动综合改革顺利实施。
“一医一患”就诊 保护隐私充分问诊
6月12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门诊二层看到,诊室门上都贴着“一医一患”的字样。诊室外,患者有序排队;诊室内,医生与患者一对一详细问诊。
“这个真的很重要,如果很多患者都围着,门大开着,我可能就不好意思把病情跟大夫说得太透彻。”说起“一医一患”,刚看完医生走出诊室的患者杨先生频频点头,并向记者说起了他的经历,“像我是血液病,会有一些并发症,涉及到隐私部位,不想让其他人听到。当诊室内只有我和大夫的时候,病情的一切情况都能说。”
垂杨柳医院血液科主任叶芳对“一医一患”也深表认同。她表示,之前有过被十多个患者包围的情况,“每个人都很着急,都在问问题,但其实十几个人同时看病效率最低,互相受影响,医生很难清醒冷静地做出专业判断”。后来这样的情况开始改变,一方面医生与患者积极沟通,提醒等候的患者到诊室外。另一方面,利用叫号系统和护士巡视,引导患者排队就诊。并增加安保人员巡逻,维持就诊秩序。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在本市二、三级医院中将明确逐步推行诊室内“一医一患”的诊疗模式。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一医一患”不仅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也能够让患者在诊室内与医生充分沟通交流病情,提高问诊的效率和
|
|